国家纲要“点名”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如何昂起龙头、破“群”成“极”?

··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0日讯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

  开局关系全局,起跑决定后势。全国两会上,一系列新目标、一项项新举措勾勒经济社会发展新走向。

  闪电新闻记者注意到,3月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在“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方面,山东半岛城市群位列“发展壮大”城市群之首。

  这是10天之内“山东半岛城市群”再次进入国家纲要。2月24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公布,山东半岛城市群排在“8个组群”中的第二位。

  排名靠前,意味着距离“C位”不远,但还处在需要大力发展的阶段,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作用,需要全面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十四五”时期,山东将在推进“一群两心三圈”建设上求突破开新局,着力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位势,着力增强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着力推动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从“排名靠前”到“抢站C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这份国家纲要,将我国城市群发展分成了3个层级:

  第一层级:需要“优化提升”的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5个城市群;

  第二层级:需要“发展壮大”的城市群。包括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5个城市群;

  第三层级:需要“培育发展”的城市群。包括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9个城市群。

  这份层级分布,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将城市群分为“4极”“8个组群”“9个组团”遥相呼应,又略有不同。

  2月24日公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我国重点区域按照交通运输需求量级划分为3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哈长、辽中南、北部湾和关中平原8个地区作为“组群”,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兰西、宁夏沿黄、拉萨和喀什9个地区作为“组团”。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4个“极”单独列出,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位列需要“优化提升”的城市群行列,地位和重要性得到空前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在交通纲要中排在“8个组群”中的第二位,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排在“发展壮大”层级第一位,排名非常靠前,但也面临“长江中游”等城市群的激烈竞争。“十四五”时期,山东半岛城市群如何发展壮大、破“群”成“极”引人遐想。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这为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山东拓宽发展新空间,厚植发展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科学谋划山东沿黄地区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工程项目,主动对接沿黄兄弟省区,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长在黄河边,喝着黄河水,有这么难得的机会,我就得说说黄河。”3月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职工张金海代表亮相通道,分享了发生在他身边的“黄河故事”。

  数据显示,东营虽地处黄河入海口,但缺水严重,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1%。近年来,东营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和湿地公园建设。张金海立足自身岗位,紧盯公厕节水问题,潜心研究,多年来累计实施技改项目8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和专利34项,解决技术难题和排除设备故障9000多个。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对沿线湿地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突出黄河三角洲保护,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仅以去年为例,黄三角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1.7亿立方米,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修复滨海湿地3.3万亩,油田设施全部退出核心区。

  说到油田,就不得不提新旧动能转换。

  山东沿黄地区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长期形成了资源能源消耗型的产业结构,炼油、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产能比重大,转型发展进展缓慢。近年来,山东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做优“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

  抓住这一宝贵机遇,东营市用壮士断腕的决心,一方面“苦练内功”推动石化产业“老树开新花”,实现高端、绿色、循环、安全、集群发展;另一方面,在积极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产业等新兴产业上,东营市也是“颇费思量”。目前,东营炼化深加工占比较三年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高端化工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图/2020年11月11日,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候鸟在保护区内觅食、嬉戏。

  产业兴旺了,环境更美了,人与自然得以更和谐相处。黄三角自然保护区一级保护鸟类由2013年的12种增加到如今的24种,每年有600多万只鸟在自然保护区迁徙、越冬、繁殖。

  “三大圈”融合发展,一体化扎实推进

  家住济南高新区的佟先生,在烟台市莱山区某企业工作,以前,由于乘坐火车耗时太久,他经常驱车往返于济烟两地:“今后,我可以选择乘坐高铁去上班,2小时内到单位,期待享受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红利。”

  佟先生所说的“新红利”,马上就将成为现实。闪电新闻记者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1年3月12日起,烟台南至济南东间将开行早晚“双向直达”高铁列车2对,最快运行时间1小时40分,济南、烟台两地人民群众出行更加高效,两地文化旅游融合更加便捷,省会、胶东两大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发展更加顺畅。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将其作为八大发展战略之一,加快提升半岛城市群能级,构建了“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融合发展、一体发展势头良好,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按可比价格计算,2020年,三大经济圈生产总值比上年分别增长3.8%、3.5%和3.6%。

  图/3月12日起,烟台南至济南东间开行早晚“双向直达”高铁列车2对,两地步入“两小时生活圈”。

  进入3月,另一则好消息对山东“三圈”融合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3月4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十四五’时期平安山东建设重点任务和举措”新闻发布会。此次会议上,山东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将允许拥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原进城落户农村人口回农村落户,促进人口双向流动。同时,山东还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推动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引导劳动力合理畅通有序流动。

  所有这一切,让此前参加了青岛市2021年度首场“贺新春”人才现场招聘会的大四学生曲晓,对扎根山东增添了更多渴望和信心:“在山东就业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份工作,同时也拥有了创业、安家、提升自己的平台,归属感大大提升。”

  “一群两心三圈”格局下,唱好济青“双城记”

  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至关重要。

  2020年底,济南、青岛城市建成区人口均超过500万,同步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前不久,中国2020年GDP50强城市榜单排名出炉,济南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山东“双子星”一起迈入“万亿俱乐部”行列。据山东省新旧动能办副主任王海林介绍,2020年,济南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40.9亿元,占省会经济圈36.9%,同比增长4.9%,增速全省第一,省会城市首位度提升到13.9%;青岛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00.6亿元,占胶东经济圈39.9%,两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

  图/2020年济南迈入“万亿俱乐部”行列后,山东继续加码,做大做强“双子星”的辐射带动作用。

  “十四五”时期,“双子星”如何演绎“双城记”引人关注。

  在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征程中,“联动”将是未来一段时期济南和青岛两座城市共同面对的关键词。

  2月19日,济南市召开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动员大会并提出,“推进济南、青岛交通设施、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共建共享,强化两市互认互通互补互连,携手唱好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双城记’。”

  3月1日,青岛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十四五”规划的部分内容,其中也提到将“唱响济青‘双城记’”。

  外界普遍认为,在经历了此前多年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争后,济南和青岛的这番隔空喊话别有一番意味——放眼全国,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趋势之下,“双核”间的互动与合作渐成主流;从现实角度讲,济南和青岛强强联手,也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政策支持,山东表态全力争创济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便是例子。

  “十四五”时期,山东将充分发挥济南、青岛在“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中的核心城市作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引领力的高质量增长极。全力支持济南抢抓实施“强省会”战略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力支持青岛强化开放门户枢纽、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聚力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在开启新征程的道路上,济南和青岛这对“双子星”重任在肩、携手并进,将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蹚出路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当好引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

  闪电新闻记者 杨玉金 报道

责编:杨童童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