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百年党史|位于东营市垦利区胜利黄河大桥东部的新华小学遗址

··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聆听红色故事,见证百年党史”主题策划。通过主播讲述故事的方式,传播建党百年以来出现在东营这片土地上的英雄故事。从一片片红色印记中,共同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巨变。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成璐璐 东营报道

  新华小学遗址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胜利黄河大桥东部。

新华小学遗址

  新华小学,是垦区抗日民主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募捐创办的第一所小学。1942年秋,在垦区六区尚屋村养病的八路军山东纵队民运队长王芸生向当地政府建议,创办一处学校,收容革命干部的子女和各地投奔垦区抗日根据地来的青年学生,为革命培养后备力量。这一提议,得到垦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成。可是,在炮火连天的年代,办所学校谈何容易。王芸生建议,发动社会各界募捐,白手起家创办学校。于是,六区区政府安排当地开明士绅、黄家油坊经理王芝泉和区政府干部刘之申具体负责筹办。他们满腔热忱地整天跑机关、找领导、访亲友,大造舆论,说服动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经过半年的努力,就募集到粮食100多石,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有了粮食就有了办学经费。用这些经费修建了6间教室,制作了50多套课桌凳,还购置了其他教学用品。 1943年4月,一所崭新的抗日小学——新华小学,在垦区第六区的黄家油坊村诞生了。新华小学的管理采取董事会制,学校董事长由六区区长、当地开明民主人士张美三担任,王芝泉任副董事长(主持学校工作),刘之申任教导主任,教师有马耕、李铁华、马伟才。全校共有两个高小班和一个初小班,100余人。学生的来源分两大类:一是革命干部子女,二是附近农村的学生。干部子女实行供给制,当地农村学生自费。教师待遇与区级干部相同。学生年龄差别很大,小的只八九岁,大的十八九岁,有的个头比老师都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入学时一字不识,有的则达到小学三年级水平。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国语、算术、常识、音乐、自然等。教材由教师自编自刻自印。由于教师少,每个教师身兼数科,李铁华老师还兼当医生。学校初建立,条件很差,教师和学生都很艰苦,尤其是冬天,天气很冷,无条件取暖,学生的被服又少,白天坚持上课,每到晚上,女生就到群众家借宿,男生就和老师挤到伙房里睡。新华小学的师生经常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一些社会活动,唱歌、演戏、扭秧歌。刘之中老师会画画,一有中心任务就用漫画进行宣传,深受师生和群众欢迎。新华小学是在抗日的烽火中建立起来的,经受了战火的洗礼。“二十一天大扫荡”中,师生转移到洼地的草丛中隐蔽起来。敌人进村后,放火烧了学校的教室。敌人走后,当地群众协助师生扑灭了大火,整修了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很快就又恢复了。学校共办了两年多,到1945年暑假,师生都由垦利县委(现垦利区)分配了工作。这100多名新华小学的学生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有的后来成为省顾委的主任,有的担任了军政委。

新华小学课本

  1947年,因黄河河道变更,新华小学遗址被水淹没。

责编:鲍梓欣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