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向海沿黄生态长廊 东营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

··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李文洁 东营报道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迎来历史发展重大机遇。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东营如何能在原有篇幅上做好向海沿黄建设,促进全市生态、经济进一步发展新文章?近日,东营市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促进生态保护与人口经济协调发展”逐步开展系列生态保护工作。

  下好生态保护“先手棋” 答好高质量发展“必答题”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东营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把造林绿化摆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来抓,攻坚克难,久久为功,谱写了盐碱荒滩上高标准、大规模造林增绿的辉煌篇章。

  “十三五”期间,东营市重点实施了“三年增绿”工程及“绿满黄河口·美丽新东营”国土绿化行动,根据统计,两项工程完成造林约37986.67公顷(56.98万亩),实现了对现有林地资源的提升改造,全面提升了全市森林资源质量。东营市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首批现代林业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称号。

  另外,东营市在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修复中探索了一些好的经验作法,逐步构建起了以湿地为核心的生态格局,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成效日益凸显,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水平逐步增强,生物多样性水平不断提升。

  打好造林绿化“组合拳” 奏响黄三角生态“大合唱”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块。2020年12月,《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聚焦构筑黄河三角洲保护治理新空间、建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格局、讲好黄河入海口新故事等领域,谋划提出了东营市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其中在生态保护空间布局方面提出了“一园两带多廊道”的格局,并将向海沿黄生态建设纳入东营未来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如何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f发展,提高生物多样性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重要课题。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分组审议时发言提出,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不仅对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而且能够与三江源国家公园首尾呼应,形成流域生态保护整体格局,构筑起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黄河进入东营市之后河道逐渐加宽、流水缓慢,极易造成沉淀泥沙,形成“地上悬河”。如何保护完善黄河下游生态防护体系,确保下游和渤海湾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成为东营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一园、两带、多廊道”的生态保护格局“两带”中的一带,提出沿黄河打造一条“湿水林田湖草”一体的生态安全屏障。根据用地现状,东营市将规划区布局为“三带七区多节点”,即以黄河两岸大堤和南展大堤为轴线,对规划区进行综合整治,建设三条以森林湿地为主体的生态长廊,串联沿线的重要生态片区,沿线打造多处以生态绿化为主的节点,形成沿黄生态综合体。规划区总面积21036.05公顷(31.55万亩)。

  东营市海岸线全长412.67km,约占全省海岸线的1/9,属于渤海湾淤泥质海岸平原区,沿海防护林建设既是全国沿海防护林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建设内容。东营市将以沿海基干林带为重点,综合采用“造、改、封、育”等措施,全面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打造黄河三角洲沿海绿色安全屏障,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积极推进渤海湾、莱州湾海岸带综合整治。

  此外,东营市提出了依托主要水系和重要生态板块,形成集环境、景观、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多条生态廊道。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是新挑战、新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市正全面助推生态、经济提质增效,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

责编:张瑞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