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莒县就是幸福

··

把群众的幸福感写进民生里

——莒县“十三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纪实

民生连民心,民心聚民力。

“腰包鼓了、住得更踏实了、环境变好了、看病方便了、日子更有奔头了……”回望“十三五”,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把一幕幕幸福花开的故事生动写进了莒县人民的心间;一项项惠民之举、一桩桩利民实事,描绘出民生持续提升的生动轨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五年来,莒县始终秉持深厚的人民情怀,用大写的担当作为兑现着以民为本的庄严承诺。五年来,莒县用民生的“数字曲线”演绎成群众的“微笑曲线”,群众的一张张笑脸,定格成这座城市的“幸福表情”,成为这座城市最美丽的风景。

脱贫“成绩单”收获沉甸甸

路,一端连着大山,一端连着人心。

“大石头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个轱辘两人抬、两个轱辘扛起来、四个轱辘进不来……”这是莒县峤山镇大石头村老百姓过去常挂在嘴边的“打油诗”。大石头贫困区山高坡陡、土地贫瘠,道路不通,当地春种秋收农忙只能肩扛人抬,优质农产品难以外运只能“待字闺中”,和贫困“较劲”十余载,村民只能守着金山过穷日子,村民有怨气,村干部没心气。

“民心账”就是“军令状”,2016年,莒县“向下问计找短板、向上问计寻帮助”,成功争取到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资金2000万元。铺平致富路,殷殷民生情。历经一年的艰苦奋斗,一条条盘绕在山区丘陵间的“天路”修通了。北涧村老党员穆京发算了一笔账,有了“致富路”,老百姓种的姜和芋头不愁卖,沂南、莱芜的老板可以直接到地头来收购。自家的一亩大姜一亩芋头,收入25000余元,比去年收入提高了5000元。

“在村里的帮扶下,俺家种了三亩丹参,每亩产量300斤左右,合作社按晒干后每斤8元的收购价收购,除去生产成本300元,每亩能赚2000多元,现在脱贫了,俺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哩。”算起“脱贫账”,笑容从库山乡仕家沟村村民仕金宽的脸上荡漾开来。心里亮堂的不仅仅是仕金宽等90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仕家沟村的“面子”也跟着变。硬化的主干道、路边还植了绿、新式路灯把夜晚照得通明、崭新的居民房整齐划一排列,文化墙上正书写着该村的变迁……过去的省级贫困村已“蜕变”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政策”做加法,“贫困”做减法。扶贫车间让桑园镇土炕子村吃上“工厂饭”;健康扶贫让长岭镇曾经的贫困户李桂平有了“医靠”;产业扶贫让洛河镇洛河崖村的单洪利奔向了“甜日子”……“十三五”期间,莒县统筹使用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孝善养老等多种措施,成功打出一套贫困人口增收“组合拳”。

脱贫成绩单,分量沉甸甸。五年来,3.25万户、5.2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莒县被表彰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峤山镇实施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绩效评价全省第1,碁山镇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乡镇;库山乡党委被授予全市脱贫攻坚先锋党组织……一组组数字证实了脱贫攻坚的“莒县力量”,一个个嬗变见证着脱贫攻坚的“莒县经验”。

用“紧日子”换群众好日子

走进莒县二中新校区,教学楼宽敞大气,实验室、体育馆、食堂等一应俱全,每间标准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现代化校园气息扑面而来;投资12亿元的莒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500张床位,基础设施、规模空间、硬件配套均居全省县级医院前列,有效改善了居民就医条件……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十三五”期间,莒县坚持把每一个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拳拳初心皆为民,钱先紧着百姓花。莒县财政每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过80%,优先确保民生支出,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看教育——教育之光照亮未来。莒县深化“四个激活”“三个第一”理念,全面推动教育振兴。累计招考教师2544名,高考本科进线率比“十二五”末提高23.5个百分点。五年累计考取清华、北大20人,比“十二五”多13人。186所初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22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投资23.3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76所,增加学位4.3万个,许多孩子通过教育实现了进城梦、创业梦、发展梦。

看医疗——医疗保障稳住幸福。累计招考医务人员1371名,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新增卫生院业务用房3.2万平方米,新改扩建村卫生室514处。发放城乡低保金1.67亿元,为4.4万名贫困人员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146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4.92万人,参保率达到95.2%。

看就业——创业就业筑构梦想。莒县加大定点培训机构队伍建设,鼓励引进实用新技术培训工种,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就业创业培训,实现职业培训与产业发展、企业用工和岗位人才需求全方位对接,促进劳动者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社会保障和就业年支出达到14.19亿元,比“十二五”末翻了一番。发放各项就业补贴资金8360.3万元,新增城镇就业6767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居全省县级第1位。

看生态——碧水蓝天绿满城。PM2.5、PM10平均浓度比“十二五”末分别改善41.7%、42.8%。铁腕整治水环境污染,治理河道排污口813处、散乱污企业855家,拆除违法建设204万平方米。沭河水质实现年均值稳定达标,COD、氨氮浓度分别比“十二五”末改善26.1%、55.5%。加强生态修复和治理,连续5年实施林水会战,造林24.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6个百分点,在全市率先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

看基础设施——民生福祉更有“质感”。城乡供水、供电、燃气、公交、环卫、污水处理“六个一体化”加快推进,累计完成生活污水治理331个村、“户户通”875个村,新改建农村公路830公里。成功争取京沪高铁二线经过莒县并设站,莒县即将迎来“高铁时代”。

看治理效能——“平安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深入推进平安莒县、法治莒县建设,全县大局和谐稳定,被推荐为全省打造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县”。基层司法所规范化、标准化全面建成,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累计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15个,坚决扛起保一方平安政治责任,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工作,莒县被评为全省食品安全县。

城市有温度 人民更幸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近日,一名男童骑着儿童自行车行驶向了沭河大桥,桥上车辆来往密集,这时候,一群热心的司机,纷纷降低车速、跟随其后,上演了一场沭河大桥“护童记”。温暖的一幕被群众拍下发到了网上,引起网友纷纷点赞。

文明精神,代代传承。莒县一小最美同窗刘航铄,四年如一日甘当同学“小拐杖”,他的暖心事迹登上《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头条;《公交司机斑马线礼让小学生,男孩拱手回礼致谢!》在网上点击量过亿;接晓燕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成为全市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此荣誉者……一个人的偶然壮举或许是个概率事件,但一个群体道德素质的频繁闪光,就是文明沃土的滋养。

北方有信,传来佳音。近日,中央文明办确定了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莒县成功“入群”。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莒县把“创建靠民、创建惠民”作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对照创城标准、回应群众期盼,聚焦城市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面子”上提颜、“里子”上提质,用一场场文明行动“拔节”莒城文明。

安居才能“乐业”,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年来,莒县抓住棚改机遇,坚持在最好的位置、建最好的房子、把最大的利益让给群众。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楼3.6万套,3.4万套主体封顶,1.3万套建成交付使用,3万多名群众圆了“住楼梦”。

“出棚进楼”让生活变了样。如意桃园棚户区被列为2017年省重点建设项目,2018年3月份完成竣工验收,10月份交付使用。从忧居到宜居,一把钥匙串起百姓满满的获得感。如同“如意桃园”的名字一样,2368户安置户脸上写满了称心如意。

城市有温度,建设有厚度。沭东新城坚持新理念、新生活、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提升承载能力,加快推动产城融合,全面提升绿化档次,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水系环绕、充满现代气息的生态名城。目前,沭东新城3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6亿元,沭东实验学校等18个项目建成启用,沭东综合体、全民健身中心等10个项目主体完工。沭东新城集国家智慧城市等8项“国字号”“省字号”试点于一身,框架已经拉开,内涵不断丰富,一座独具特色、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靓丽新城已露芳容,真正实现了“颜值”和“内在”的惊艳巨变。

民心所向点亮“古城梦”。一路走来,莒县坚持群众利益至上,顺应群众意愿,抓住棚改机遇,创新融资路子,坚持时间服从质量。为了系好建设古城的“第一粒扣子”,南北求贤考察了全国32座代表性古城、规划30易其稿。经过两年半时间努力,莒国古城从纸上落到地上,圆了历代莒县人的“古城梦”,莒国古城全面开城后,将加速全县商贸流通、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更多的群众将分一杯“古城羹”,实现群众收入增加、旅游业态丰富、城市品质提升的多赢共赢。

回望“十三五”,莒县踩着老百姓脚印办实事、干大事,打造出民生幸福的“升级版”,在全省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莒县总分位居第14位,比2019年上升5个位次,节节攀升的群众满意度就是“十三五”最有说服力的“成绩单”。

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老百姓说,生活在莒县就是幸福。

精彩推荐

全县2020年工作总结表彰暨2021年工作动员大会精神解读:风劲潮涌逐浪高

莒县3人获市文明委表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