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大工匠”王英军

··

新年伊始,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型钢厂中型生产线设备年修遭遇钢城区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寒天气,持续低温屡屡刷新历史纪录。寒冬腊月、数九寒天,在年修现场始终有一位精力充沛,既是“战斗员”也是“指挥员”的职工,他就是型钢厂设备点检维护中心主任王英军。15天的设备年修中,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紧盯年修进度、严把检修质量,提前两天完成型钢厂设备年修,并实现一次性试车成功、当天全线贯通并达产的目标。王英军用他的匠心、匠艺、匠技守护着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授予“2020年度设备大工匠”称号。

专注:用执着铸就完美

王英军1996年毕业于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机械专业,25年始终坚守在设备安装、维护、管理一线,“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受得住揉搓”,在坚守中锤炼、磨砺着自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德国西马克梅尔公司专家穆克对王英军的评价。在设备安装中,王英军既是工程技术员又是质量监理员,全程参与到工程建设中。不分白天黑夜、不管什么位置,时时处处都能看到他在安装调试现场忙碌的身影。大型线精轧机组主减速机是核心设备,固定螺栓的连接是否可靠、材质是否标准,对整个精轧机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安装过程中,王英军发现,本来要求是整体锻造的T型头轧机地脚螺栓成了焊接件。“标准不能降、规范不能变、良心更不能丢。”他立即要求备件供应商对螺栓进行更换,对整个紧固过程确认后才投入下一项工作。因为王英军的这份执着,大型线设备安装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他本人也逐步成长为型钢厂设备管理的“行家里手”。2020年,莱芜分公司提出极致增产增效,对设备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王英军带领设备点检维护中心职工依靠日常的点滴积累、掌握的设备运行规律、每台套设备实际状态等形成了设备高负荷运转条件下的设备维保模型,不仅实现产量256万吨的历史新突破,设备故障停机率也降到了1.86%的历史最低点。

严苛:用精准雕刻质量

“一丝一毫,来不得半点马虎;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懈怠”“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设备”是王英军的座右铭。“坚守本分、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王英军的工作态度。大型线轧机精度对海工钢的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尺寸精度保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英军主动请缨,牵头组织开展了《大型线轧机精度恢复》项目,从影响轧机精度的各个环节、部件尺寸公差、配合间隙控制、重点备件测量更换周期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切实可行的维护保养标准,实施重点设备定期测量、预防性维修更换等措施,将轧机精度控制在了0.5毫米以内,为高质量、高效率、高品位兑现海工钢、F型钢重点产品提供了“利器”。无独有偶,在中型线设备年修精轧减速机更换项目中,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都低到了0.05毫米。有的技术人员说,这个减速机的安装公差这么小根本没这个必要,差不多就行。但在王英军心里,标准和规范就是法律、纪律,来不得半点马虎。千百次试装、调整、测量,王英军时刻将最严苛的标准落实在工作中,没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创新:用成果创造价值

如果说执着、坚守代表着一个人的品质,那创新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王英军凭着面对问题不退缩、想方设法解难题的韧劲,围绕影响现场生产的设备难题和顽疾开展技术创新,展示出了一名工匠的精湛“匠艺”。大型线矫直机整套设备是由德国西马克梅尔公司成套设计、制造,主减速机采用了德国人认为最为精巧、空间占用最少、效率最高的立式设计。但自2005年投产以来,随着生产效率的逐步提升、设备潜能的充分挖掘,减速机因重心高、连接不牢靠等原因出现故障率高、部件更换频繁的问题,影响到生产顺行。如何解决影响生产的瓶颈环节?改造以后能不能适应生产的需求?这些问题让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望而却步。王英军根据多年的设备管理经验大胆提出将减速机由立式改为卧式的设想,在分析设备运行参数、传动方式、连接可靠性等各方面因素以后,利用设备年修的时机对矫直机传动系统做起了“外科手术”。原来的设备基础被清除,并按照新的标高进行设计,更换新的卧式减速机。每一个改造细节王英军都在现场严格把关,实现了设备改造一次性试车成功。近几年来,王英军围绕设备稳定运行、设备故障率降低、适应高端产品生产设备适应性开展创新项目17项,专利15项。其中《热轧大型H型钢生产线离线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二等奖,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新成就。

责任:用传承引领团队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英军技不独享、潜心传承,不断将自己的匠心、匠技传授给年轻人。李发宏是2005年大学毕业进入型钢厂从事设备管理的年轻一代,在大型轧钢车间技术员的岗位上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王英军从大型线设备布置及基本运行原理等基础知识入手,结合重点设备的工艺参数、维护要点等专业知识以及到设备预知保全管理、TnPM推进、成本管控、大修组织等管理知识,手把手、全方位、毫无保留的对他开展“传、帮、带”,使他从一名车间技术员逐步成长为一名机械设备管理的骨干,现已成长为车间设备副主任。不仅如此,王英军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向周围的年轻干部传精神、带管理、教技术,不断将自己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辐射、传承给年轻一代,并涌现除了以李亚林、任启亮为代表的年轻管理技术骨干。

“脑中有方向、眼里有目标、心里有底线、手中有技术,王英军这样的工匠是我们型钢发展的中坚力量。”型钢厂党委书记、经理郑国防自豪地说。(魏国营)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