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植树节,看“绿满东营”新气象

··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今天上午,在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大坝的淤背区里,上千名干部职工挥锹铲土,开展义务植树,为黄河大坝增添了一片片新绿。

沿黄生态长廊

  “建设沿黄生态长廊是我市开展以沿黄沿海生态防护带为主体的国土绿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内容是结合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以黄河大堤、南展大堤为轴线,通过实施造林绿化、补植提升、绿化改造,在黄河两岸形成岸绿、景美、宜居、宜游的生态长廊。今年实施建设工程35个,可实现绿化面积10051亩。”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乔来秋介绍说。

  万里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奔流而下,蜿蜒5464公里,从东营注入渤海。完善黄河下游的生态防护体系,对于确保黄河长治久安、促进河流和渤海湾生态系统健康意义重大。近年来,东营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站在全流域谋划入海口、以入海口服务全流域,着力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大保护与东营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中展现东营作为。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风光。东营市委宣传部供图

  紧紧围绕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东营市坚持生态优先,突出规划引领,与国家、省里同步启动规划编制,谋划重大项目。目前,编制完成《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补水等专项规划,形成“1+N”规划体系,在发展理念、政策措施、制度机制等方面推动“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高水平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是东营市实施国家战略首当其冲的重要重大任务。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东营市以推进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为龙头,统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修复、种质资源保护和生物栖息地建设,推进河湖生态连通、河海交流平衡,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保护治理模式,努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2020年,重点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和立法,开展黄河现行清水沟流路、刁口河备用流路保护治理,实施湿地生态修复、海岸带生态防护、互花米草治理、贝类原种场保护恢复等工程。“哪儿环境好,鸟儿最知道”。近几年,随着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逐步改善,入海口自然保护区一级保护鸟类由2013年的12种增加到24种,每年有600多万只鸟在自然保护区迁徙、越冬、繁殖。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东营市坚持把保护和发展融为一体,统筹谋划、协同推进,通过生态保护和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好地保护和治理,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融合。当前,东营市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发力,传统产业正在发生脱胎换骨式的转变,新兴产业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东营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5+2+2”产业体系加速构建,转型升级、集群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全市炼化深加工占比三年提高10个百分点,高端化工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山东国瓷、新发药业等成为所在行业领域的领军企业。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62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2家,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瞪羚企业、57家企业入选省“专精特新”。

东营正在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特色日益展现。杨斌摄

  环境就是民生,环境改善最大的受益者是群众。“蓝绿交织、清新明亮,城在湿地中、湿地在城中”,徜徉在东营城区一个个湿地公园,蓝天白云下,鸟儿纷飞,芦草萋萋,美不胜收,令人陶醉。东营市深入开展湿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坚持“精明增长”“精致城市”理念,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东营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成为获此殊荣的全球18个城市之一。

责编:杨童童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