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送文化”又“种文化”!山东财政统筹资金 使传统文化贴近群众扎根基层
··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2日讯 山东财政统筹相关领域资金,使传统文化贴近群众、扎根基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在武城县郝王庄镇大祁庄村,非遗项目“地秧歌”的表演正在热闹进行,而演员就是村里的村民。
“非常好,你不知道那个享受,我的感觉真是,咱用文化话说很接地气。”武城县郝王庄镇大祁庄村村民祁由仁感慨道。
与现在不同,之前,县里全是以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专业团队来演出,“送文化”也要“种文化”,当地要激发更多民间文艺人才的活力,需要更多长效资金扶持,但是按照原有资金下达方式难以解决。
武城县财政局党组成员、非税收入运行中心主任林杰说:“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以前,农业就是农业资金,水利是水利方面,就是这个资金如果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时候,也不能用于其他方面,就容易造成资金闲置。现在统筹整合以后,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统筹整合到其他部门和行业,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省财政厅的这项改革,让地方有了更多资金分配自主权,武城根据县里发展规划,成立乡村文化振兴专项资金。在原来“送文化”的基础上,又以奖代补,鼓励村民打造自己的艺术团。大祁庄村文艺爱好者成立“邻里艺术团”,在专项资金支持下,不仅有了设备、服装,还有机会参加各种活动、比赛。
“郝王庄镇邻里艺术团”团长、武城大祁庄地秧歌代表性传承人祁由义说:“县里跟镇上也很支持这个事,去年给的鼓,给买的服装。锣鼓一响,有了衣服,它就有这个气势了。”现在,大祁庄村的邻里艺术团人气越来越高,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
武城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王金钰说:“我们逐渐打造了以片区为单位成立了邻里艺术团,一共46支,一手‘种文化’、一手‘送文化’,挖掘培养我们自己的文化人才,最终目标就是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
让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去年,通过统筹相关领域资金,省财政支持全省送戏下乡演出总场次达9万多场,行政村覆盖率达90%以上,成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