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蒙老区,为啥好看的女孩为啥不叫“小姐姐”,叫“识字班”?

··

说起沂蒙山,很多人会想起旋律优美的《沂蒙山小调》,或者解放战争中那场扭转了华东战局的孟良崮战役。但你未必知道,在沂蒙老区方言里,对未出嫁的姑娘有一个饶有情趣的独特称谓,那就是“识字班”。

小姑娘可以称为“小识字班”,大姑娘就称为“大识字班”。“这个‘识字班’模样真俊!”是夸赞沂蒙姑娘最为得体的说法。

说起这一称谓,不得不提起沂蒙老区那段轰轰烈烈的红色历史。沂蒙山区古称四塞之崮,商旅不通。1940年代,沂蒙山区山高林密,群众朴实敦厚,是国民党和日军控制的薄弱环节。临沂作为山东解放区的首府,有“华东小延安”之称,在这里发动群众非常便利。

临沂地区典型地貌——中国第五大地貌 岱崮地貌

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使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广大农村妇女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与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识字班作为群众教育的一种组织,通过开展夜校,以学习时事灌输先进思想,在沂蒙山区火速开展起来。在按年龄、性别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识字班”中,未婚女青年班坚持得最好,成绩也最突出,为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受到根据地领导的一致好评。后来“识字班”逐渐演化为沂蒙山区对年轻妇女,尤其是未婚少女的称呼。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中展出的识字班学习场景

根据地推出一系列维护妇女同胞的举措,从倡导婚姻自由、放脚自由,到提供受教育机会,极大促进了妇女解放,由此涌现出大批的模范人物和英雄事迹。随着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青壮年纷纷参军上前线,仅有400万人口的沂蒙山区,就有20万人参军入伍,100余万人参战支前,10多万先烈血洒疆场。出现了“最后一个儿子去参军,最后一粒粮食送军粮,最后一块布料做军衣”的感人场面。

孟良崮“沂蒙情雕塑园”内沂蒙六姐妹雕塑

有“谁第一个参军,俺就嫁给谁”的宋炳峰;有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公方莲、伊淑英、杨桂英、冀贞兰;有用身体和门板搭起火线桥的李桂芳;有创办“战地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有用乳汁救活亲人八路军的红嫂明德英;有抚养八路军后代的尹德美;还有勇敢参军的识字班们,她们都是那一时期涌现出来的巾帼英雄。在沂蒙精神的铸就过程中,“识字班”们留下了一抹难以磨灭的鲜明红色。

孟良崮战役纪念碑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