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威海首座地表水厂,看供水事业日新月异

··

【口述人物】

鲁佳生,男,1966年出生,曾任威海市水务集团崮山净水厂厂长,现任威海市水务集团柳林净水厂厂长。几十年来,他见证了崮山净水厂多次改扩建、技术革新,见证了威海供水事业的发展壮大和水质提升。

回眸威海首座地表水厂,看供水事业日新月异

水,是一座城市的命脉。威海内无大江大河,外无客水入境,水资源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因此,对威海来说,水弥足珍贵。作为承担威海供水系统基础、提供自来水服务的公共设施,威海市水务集团的净水厂承载着更大责任与使命。

作为威海第一座净水厂——威海市水务集团崮山净水厂前任厂长,我见证了它的变迁和发展,见证了威海人用水越来越科学,见证了威海市水务集团“诚信水务 情润万家”经营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对我来说,最大的快乐是看着城市供水水质越来越好。

早期3处水源地,都选在河边

崮山净水厂始建于1980年,1983年正式投产,是威海第一座净水厂,主要为城区供水。1989年,时年21岁的我进厂担任电工,1993年,被任命为副厂长,分管净水生产,后来升任厂长。

回眸威海首座地表水厂,看供水事业日新月异

威海城市供水历史年代比较久,我听老领导讲,早期城区附近有3个主要水源地。第一水源地位于老自来水公司院内,叫城南河水源地;第二水源地位于高区东涝台村南,靠近涝台河边;第三水源地位于经区杨家滩村,水源地靠近九龙河。这3处水源地都是通过地质勘查选的址,位置都靠近河边,它们通过自然过滤,将水收集起来使用。

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用水量进一步加大,再加上天气干旱,我们就开始从五渚河下游的“八一方塘”取水调往市区。“八一方塘”是60年代大兴水利的时候修建的,最初是农村灌溉用水源,大概长一百米,宽七、八十米左右。1984年,威海以“八一方塘”为基础,立项建设崮山水库,并于1987年建成。

回眸威海首座地表水厂,看供水事业日新月异

作为威海第一座地表水厂,崮山净水厂采用的是水力循环澄清池加无阀滤池工艺,这种工艺在上世纪80年代初是比较成型和先进的,当时,崮山净水厂日出水量在6000立方米。

随着城市扩张,崮山净水厂进行两次扩建、一次全面改建,这些我都亲身经历:1985年,扩建2.5万的斜管沉淀池和普通快滤池;1989年又重新改造,再建4万的斜管沉淀池;2012年,因为国家水质标准提升,原来的处理工艺相对老化,我们对其拆旧建新,进行全面技术改造,采用了现在通用的常规制水技术,制水规模每天达5万立方米。

崮山净水厂改造建成后,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很高,进厂水、出厂水的流量、在线检测数据都实时反映到中心调度室。

怕耽误工期,腰扭伤了也舍不得休病假

1993年,我担任崮山净水厂副厂长,分管净水生产。之前我只是负责厂里的用电,从来没注意净水设备。要想弄懂业务,只能自己下苦功夫。每天上班,我搬个马扎,坐在沉淀池附近看设备运转,听工人讲设备原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都记在笔记本上,时不时翻翻看看,这个本子到现在我还保存着。

回眸威海首座地表水厂,看供水事业日新月异

那个时候厂里自动化程度低,什么活都得动手干。我干副厂长的第二年就赶上一个紧急工程。

1994年刚过完年,因为崮山水库水位低,泵房抽不上水,需在水库边增设临时泵房。建临时泵房,没有路,吊车下不去,所有设备(包括水泵、电机、管道等)都需要人抬。当年正月初七那天,我和厂里的男职工抬一辆重达六七百斤的发电机,下坡时不好走,我的腰“咯噔”一声,很快就直不起来了。因为急着赶工期,当天没去医院,只是贴了几贴膏药。第二天,我弯着腰去所前泊水库更换高压电开关。

回眸威海首座地表水厂,看供水事业日新月异

当时是真疼啊,走个十来步就得蹲下来缓缓。我心里也想着休病假,可想到如果因此耽误了工期,影响了净水厂正常运转,那责任就大了,于是我就咬牙坚持了下来。不仅是我,当时净水厂所有职工都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我们是城区居民用水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是唯一的净水厂,不能有半点纰漏。

后来我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腰间盘突出。出于保守治疗的考虑,我一直没有动手术,所以腰一直是弯着。就因为这个,同事们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弯弯腰”。一直到2007年,我才做了腰部手术。

为保供水,10多个人一天干完7天的活儿

我的腰伤好了不久,崮山净水厂要更换老化的沉淀池斜管。记得那是在7月,天气挺热,为保证市区不停水,我们10多个男职工,用了一天一夜,干完原本需要7天干完的活儿。

回眸威海首座地表水厂,看供水事业日新月异

当时,160多个重达二三百斤的斜管悬挂在4米深的沉淀池半空,斜管里积满了淤泥,踩也没地方踩,把也没地方把,全靠手擎肩扛。我们咬着牙一个一个啃下来,一天一夜干下来,所有人都成了“泥猴”。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用水量不断增长。为增加水源供应,2000年10月起,我们开始实施石家河截流工程。当时条件很艰苦,在义河北村安设临时泵站的时候,我们在地堰子边用帆布搭起临时值班室,放几张桌子,通宵值守,也没有取暖设备,也没有地方吃饭,记得当时下大雪,还把棚子压塌了。临时泵站建好、管道铺好后,却抽不上来水。我和同事一检查,原来是管道里有空气,必须排气。10多里长的距离,我们带着工具徒步,每隔一段距离就给管子凿开一个气孔排气,水最后顺利抽出。

回眸威海首座地表水厂,看供水事业日新月异

现在想想,当时的建设真是筚路蓝缕,可大伙儿谁也没有怨言,心里想的都是如何完成任务,如何让净水厂顺利运转,如何不耽误老百姓用水。能成为这群优秀人中的一员,即使现在我想到这些,心里依然非常火热。

现在水厂的自动化程度高了,不像以前那么辛苦了,不过我们负责工程建设的同事,依旧起早贪黑、没黑没白地干。去年正月初三,泊于水库至所前泊水库应急调水开工了,当时水源供应比较紧张,为抢工期,大家天擦亮就开工,天黑透了才收工,冰天雪地,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大伙不为别的,就是怕老百姓吃不上水。

到明年底,主城区周边将有4座现代化净水厂

在崮山净水厂发展的同时,我市开始大踏步地建设其他净水厂,以满足城市供水需求。

回眸威海首座地表水厂,看供水事业日新月异

1993年,柳林净水厂开始建设,到二期工程建成通水后,拥有10万立方米/天净水能力;2008年起,蔄山净水厂开始建设,二期工程于2016年建成,拥有20万立方米/天的净水能力。至此,威海市水务集团总供水能力达到35万立方米/天。从第一座水厂算起,30多年间,威海城市供水能力增长了58倍。

2012年底,我调任柳林净水厂。从去年开始,柳林净水厂开工建设深度处理工艺,这是我市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设计深度净水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天。目前,工程各单体构筑物正加紧施工,计划于今年7月前完成土建工程施工,12月底全面投入运行。这项工程应用了蔄山净水厂深度处理工程的成熟工艺,解决了常规处理难以去除的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氨氮等,提高了对铁锰的去除率,降低色度,去除异味,进一步提升了水质标准,大幅改善出厂水的口感。

回眸威海首座地表水厂,看供水事业日新月异

去年,集团还在泊于水库北侧开工建设了龙山净水厂,也采用深度处理工艺,计划明年底前建成运行。今年,市水务集团启动了崮山净水厂深度处理工程,计划明年底前建成运行。到明年底,威海主城区周边将拥有4座全深度处理的现代化净水厂,为全城居民提供优质自来水。

净水厂的长足发展,是威海市水务集团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着城市发展的壮阔历程,也是威海老百姓心中最直接的幸福来源。我相信,通过集团上下共同努力,我们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实现供水的新跨越。我也深信,我们为城市供水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必将代代流传。(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玉婷/文 姚威/图)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