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有了路线图

··

  3月20日,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1年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将以围绕、服务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强省会战略落实落地为目标,启动“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自然资源保护、城市品质提升等“九大行动”,加快打造大千佛山景区,做好火车站地区整体改造提升规划和北站房建筑设计。

  2020年,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规划战略引领、资源要素保障、生态保护修复、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全面发力,成果丰硕。其中,形成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中优”“东强”近期重点打造片区和项目行动方案,编制了齐鲁科创大走廊规划,完成了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中心城区实现了片区控规全覆盖;编制了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首次编制了全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

齐鲁科创大走廊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服务重大战略落实落地,强化“五种思维”、明晰“五个站位”,大力实施“九大行动”。其中,在自然资源保护行动方面,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开展“中国温泉之都”品牌重塑计划。在规划引领管控行动上,推动济南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推动“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落地;加快编制国土空间综合交通战略规划,系统谋划区域性铁路、高速、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通道。

  抓好资源要素保障,助推济南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将用好重大项目“分级分类保障”和“增存挂钩”核补指标政策,加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政策研究,全年争取报批建设用地5万亩以上。严格落实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新政,坚持以供定储、效率优先,推进土地“储备—供应”全链条衔接。细化土地二级市场挂牌竞价、划拨土地出租租金收益等实施细则,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提升城市品质是推进强省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中优”战略和城市更新,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古城、商埠区保护提升详细规划编制,推动名城保护项目实施,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深化完善中央商务区西区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做好文化馆群规划。

  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以湿地公园整合、黄河文化挖掘、绿色交通链接为重点,打造黄河百里生态廊道;完成破损山体现状调查和155处破损山体治理,编制雪野片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及城市设计。此外,还将开展不动产登记条例、土地征收房屋补偿安置办法立法调研和土地征收管理办法修订。

  做好济南火车站地区整体改造提升规划

  2021年,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紧紧围绕服务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强省会战略落实落地,强化五种思维、明晰五个站位,即强化战略思维、做强省会建设的先行者,强化系统思维、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者,强化底线思维、做自然生态安全的守护者,强化创新思维、做勇于自我革命的担当者,强化群众思维、做自然资源权益的捍卫者,大力实施“九大行动”。

  一是党建统领示范行动。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自然资源保护行动。全面落实“田长制”,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开展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利剑行动,完善“巡查—发现—制止—报告—查处”执法链条。编制第四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推进矿山勘测—开采—加工—运输—储存—恢复治理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开展“中国温泉之都”品牌重塑计划。

  三是规划引领管控行动。推动济南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推动“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落地。加快编制国土空间综合交通战略规划,系统谋划区域性铁路、高速、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通道。抓好控规评估更新,推动有需求的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四是资源要素保障行动。用好重大项目“分级分类保障”和“增存挂钩”核补指标政策,加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政策研究,全年争取报批建设用地5万亩以上。严格落实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新政,坚持以供定储、效率优先,推进土地“储备—供应”全链条衔接。细化土地二级市场挂牌竞价、划拨土地出租租金收益等实施细则,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经营性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深化“标准地”改革,服务工业强市战略。

  五是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结合“中优”战略和城市更新,开展古城、商埠区保护提升详细规划编制,推动名城保护项目实施,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打造大千佛山景区,做好火车站地区整体改造提升规划和北站房建筑设计。深化完善中央商务区西区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做好文化馆群规划。

  六是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探索实施差别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以湿地公园整合、黄河文化挖掘、绿色交通链接为重点,打造黄河百里生态廊道。完成破损山体现状调查和155处破损山体治理,编制雪野片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及城市设计。编制“十四五”地质勘查规划,建立城市地质大数据服务与决策平台。

  七是民生权益保障行动。用心编制教育、养老、文体、市政及城市更新等民生专项规划,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争取80%的不动产登记事项实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试点,加快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模式。

  八是改革融合强基行动。加强规划、土地业务融合,推动更多事项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开展不动产登记条例、土地征收房屋补偿安置办法立法调研和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地质灾害管理办法、土地征收管理办法修订。编制“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

  九是正风提能增效行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发扬新时代“三牛”精神,倡导“严、细、实、快、效”工作作风,优化工作机制,强化督查督办,常态化开展“解决问题送服务”活动,积极帮助各区县、功能区解决各类问题。(济南时报 记者:罗晓飞)

责编:于琳琳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