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 | 李若昌:给生命的最后一份尊严
··
在死亡面前,生命是显得苍白无力的。有一群人在死亡面前却是最执着的守望者,他们就是殡葬行业工作者,即便背负着许多人的不解,依然诚挚地告别每一个生命,他们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严肃而认真,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摆渡人”。
半岛全媒体记者 | 黄冬梅
今年42岁的李若昌是城阳区殡仪馆的一名工作人员。2001年,22岁的他毕业后来到这里工作,因为父亲也从事这个行业多年,所以他的选择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回想当年,李若昌说:“亲朋好友都不赞成我的选择,纷纷劝我放弃,甚至因此远离我。”但有父母的支持,李若昌坚定自己的选择,顶着世俗偏见的巨大压力,勇敢地投入这份平凡而特殊的事业。
不入其行,不知其苦。殡仪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而繁杂,李若昌常常需要身兼多职,哪个岗位有需要,他都会随时顶上。最开始的时候,李若昌主要负责遗体的收殓、接运工作。生命起起落落,不管何时何地,周围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接到通知,他都会和同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有时候在山崖等地形险要的地方发现的遗体,担架床派不上用场,我们只能肩扛手抬。”李若昌介绍,而那些因车祸、坠楼而死亡的遗体情况更复杂,需要极为耐心地进行处理,身上染上斑斑的血迹和异味是常事。“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因为车祸现场太惨烈,我强忍着处理完遗体后忍不住呕吐了起来,回到殡仪馆连午饭都吃不下。”
每样工作都需要有人来做,李若昌希望有一天,社会对这个职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为逝者整理仪容,就是大家所说“入殓师 ”,也是李若昌工作的内容,当死亡来临时,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装点逝者生命最后的尊严。他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对遗体进行入殓时,内心的忐忑和动作的笨拙,但渐渐地,接触的遗体多了他也就不再恐惧,而是想着如何让他们更体面地离开,于是他跟着老前辈学习各种为逝者化妆的技巧,洁身整衣、面部修容、整理仪态……李若昌的手法越发熟练,业务能力也越发精湛。一次,殡仪馆里接送来了一具面容损毁程度较高的遗体,随之而来的还有极度悲伤的家属,入殓过程中李若昌花费了两个多小时,尽最大的努力基本还原了逝者生前的模样,告别仪式上,看到逝者容颜“如昔”,家属们泪如泉涌。事后,他们向李若昌表示了深深的感谢。“让逝者更有尊严地离开,是我们的使命,那个时候,我觉得我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其实,自踏入这一行业,李若昌便有一个念头:让家属能在送别亲人“最后一程”时少些遗憾,日后再回想起这段历程,依然有温暖。
这些年,李若昌还担任过告别厅司仪主持、司炉、后勤电力维护等工作,在为逝者举办告别仪式时,尽管经历很多次了,但他仍会因家属的悲痛而跟着难过。“这份工作是有温度的,生者对逝者的不舍让我无数次感受到温情。”但偶尔,李若昌也会蒙受误会和委屈,面对亲人的去世,家属为了寻找情感宣泄口会暴躁、苛责,甚至会辱骂、动手,但一直以来,他都坚强地承受下来,始终保持满腔的真诚,温情抚慰,贴心服务。
“除了工作内容比较特殊外,我的生活其实和普通上班族没啥区别。”生活中的李若昌,并没有因为长期的压抑工作氛围而消极,反而充满阳光,下班后他都会第一时间回家陪孩子和家人,闲暇时间喜欢爬山、看书。这份工作让他更敬畏生命、热爱生活,也让他对自己的职业和死亡有着更深的感悟。“我觉得死亡就像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下一个世界,我能作为守门人,送很多人穿过那扇门,对他们说声,一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