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症结 创新方法 标本兼治 聚力打造普查试点“五莲样板”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高强 日照报道
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任务因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成为这次灾害普查的硬任务,如何在规定时间啃下这块“硬骨头”呢?
日照市五莲县从1月19日到2月8日,历时20余天就完成了全县12处乡镇(街道)643个行政村,130公里供水管线,170公里市政道路,16座市政桥梁,2座供水厂,58万余栋3900万余平方米的房屋建筑物调查任务,为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提供了新路径,形成了新样板。
一、整体推进,统筹领导是前提
作为试点县,五莲县启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后,虽然应急、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利、气象等部门的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单项进度全市都排名靠前,但是由于住建系统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工作缺乏基础数据,工作量非常大,任务异常繁重,普查工作陷入困境,整体普查工作在全市排名也由靠前变成靠后。
为彻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该县坚持问题导向,将问题“摆在桌面上”,专门成立了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承灾体专项普查协调小组,坚持以任务、问题为导向,立足工作实际,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并从相关科室抽调人员专项协调此项工作,全力破解工作瓶颈,促进普查工作全面开展。
县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常委副县长也先后4次召开由乡镇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普查工作专项推进会议,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普查办主任还定期电话连线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案,保证普查工作顺利推进。
二、破解瓶颈,找准症结是关键
住建系统房屋建筑承灾体调查本身就量大、面广、任务重,加之春节临近,疫情防控和其它工作扑面而来,镇、村干部对该项工作打起了退堂鼓,村信息员、普查员的心思也不在普查工作上了,普查进度一度又陷入停滞。
面对问题,该县不等不靠,全力找准症结,破解工作瓶颈。当本县在外就读的大学生陆续返乡后,该县抢抓大学生寒假返乡,回家过年的有力时机,迅速制定出台了就地就村动员返乡大学生参与普查工作的政策措施,同时,为弥补大学生有知识、无经验的不足,还采取新老结合1+1+N策略,即以镇为单位集合辖区内驻村第一书记、返乡大学生,由1名乡镇干部、1名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带领N名返乡大学生入户进行调查,由乡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负责与住户协调和沟通,由大学生负责调查拍摄、资料整理上报,打破基层普查员年龄偏大、接受能力差的桎梏。
为保证大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以镇为单位,由县普查办统一组织培训,统一工作标准,并建立了微信群,线上答疑,及时解决普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一天一通报普查进度、工作方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保证进度,创新方法是重点
为保证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该县将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贯穿普查工作的全过程,县普查办领导小组牵头开展了60余场次普查培训,并成立普查督导小组,配备了专人专车,对各乡镇(街道)进行巡回督导,深入乡村指导工作,构建起了上下联动的桥梁。
驻村“第一书记”身处基层,既是情况收集员,又是向上传递员。该县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先后2次召开112名驻村第一书记座谈会议,征求对普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让其全面领导、参与驻村普查试点工作,确保了普查工作多点开花,全面推进。
大学生接收新事物快,智能手机操作熟练程度高,还能及时描述反馈问题,提出一些创新性、建设性意见。为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工作热情,该县还为参加普查的大学生提供相应的电话费、交通补助和生活费,并为他们提供社会实践的岗位。工作中,他们比着干、争着赶进度,大大提高了普查速度与质量。
面对村与村之间任务量和大学生数额差异,该县还建立了就近一公里,强村扶助弱村的工作机制,平均大学生数量、质量,让高质量普查员“流动”起来,保证了全县各村庄普查进度的均衡。
四、成果应用,建立体系是根本
试点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转化应用的效果,该县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原则,将普查试点成果及时整理共享、运用到全县自然灾害综合治理、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等工作中。
为形成普查工作合力,该县建立了普查办牵头,乡镇主导,部门联动、村居(社区)实施的“三级”联动的组织体系和第三方技术团队保障体系。
为保证普查数据准确,该县建立了数据审核体系,组织专业数据核查技术队伍对数据进行全面核查检验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普查成果进行综合研判会审,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为全县成果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该县还建立了数据共享体系,整合现有资源,为领导决策提供自然灾害数据,为相关乡镇、部门提供查询、分析、辅助决策等服务,实现业务协同、成果共享。
下步,将在实现全县数据共享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建立集自然灾害预测预警、防灾减灾、指挥救援和应急保障为一体的“自然灾害”一张图,不断提升全县自然灾害预测精确性和救灾减灾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