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中国通史:安史之乱后,大唐为啥还能硬撑近150年之久?

··

本期主创

策划:邓玲玲

脚本:胡   难

编绘:朱   彦

合作联系:2685618506@qq.com

粉丝③群:512474045

官方微博:@铲史官漫画

原创漫画 欢迎分享

话题聚焦:唐朝中后期的党争到底真相如何?

唐代中后期的党争,传统史学界将其称为“牛李党争”。一派是“牛党”,为首的是牛僧孺;一派是“李党”,党魁是李德裕。

但是这种说法备受质疑,越来越多的史学家认为,所谓“牛党”的魁首,应该是李宗闵,而非牛僧孺,党争的起因也是因为李宗闵与李德裕的私怨。而且关于李德裕本人参与党争的程度,史学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关于党争的开端,部分史学家认为可以上溯到宪宗朝,甚至是李德裕的父辈,但更多历史学者认为,党争始于长庆元年(821年)的科举舞弊案。那一年,李宗闵的朋友担任正、副考官,李德裕的朋友段文昌要求考官录取关系户,这在当时是潜规则。

然而放榜后,段文昌所托之人落选,而李宗闵的女婿、副考官的弟弟却中选。于是,段文昌向穆宗告状,说这次科举考试不公平,李德裕和他的朋友也都帮腔,结果正、副考官、李宗闵受到贬谪。李宗闵和李德裕的梁子就这样结下了。

关于党争的终点,史学界没有什么争议,一般以大中三年(849年)李德裕病逝在海南崖州贬所宣告结束。这场党争的结果是牛党完胜,李党完败。

关于牛党与李党的政见分歧,以及他们的社会阶层属性,传统史学以陈寅恪先生的观点最有影响力。陈寅恪提出,李党出身山东士族门阀,而牛党代表的是考中进士科做官的寒族,牛李党争的实质是新旧统治阶级之争,所以牛党推崇科举取士,而李党重用靠门荫做官的人。但是,现有史料很难支撑陈寅恪的观点,后来的历史学者对此多有驳正。

胡如雷先生认为,李党是公卿显官集团的政治代表,这一集团世代在朝廷担任公卿,其荣辱与中央政权的盛衰有着血肉联系,所以主张严厉打压、抑制藩镇的割据与叛乱。

而牛党所代表的是地方豪强地主,与藩镇有着密切联系,所以牛党千方百计反对朝廷抑制藩镇。而地方豪强要想在中央做官,不可能靠门荫,唯有通过科举。牛党所维护的,并非科举制本身,而是利用科举的弊端,收受贿赂,把持这一上升通道。

李党也并非反对科举选官,而是主张通过科举擢拔中小地主、布衣做官,因为中小地主备受藩镇和豪强地主的欺凌,李党和中小地主结盟,有利于打击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而牛党则利用科举的弊端,排挤中小地主、布衣进入中央政府。

其实,无论李党、牛党,其实都是官僚大地主的代表,所不同的是,李党更具有进步倾向,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底层百姓都更有利。而牛党则更加保守、腐朽,维护的是地方割据势力的利益。这一点,从牛李两党当政的政绩就不难看出。

武宗时期,李德裕担任宰相,迫使“甘露之变”的元凶仇士良退休。针对宦官势力强大的弊端,提出政归中书,加强相权,欲从制度上削弱两军中尉与枢密使职权,抑制宦官。牛党全面当政,这些改革举措遂被废黜。

会昌四年(844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去世,他的侄儿刘稹想要承袭节度使职位。李德裕力排众议,运筹有方,平定了昭义镇的叛乱。后来,李德裕又抓住了卢龙镇的内乱,铲除了河朔三镇中的一镇,令其余两镇也恭顺朝廷,不敢作乱。

唐文宗时,回鹘内乱分裂,有三部归降唐朝,其中一部假意归顺,骚扰边境,掠夺人民、牲畜。李德裕自卫反击,击败了这部分回鹘,维护了边境安宁,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声誉。此外,李党执政时期,还特别注意恢复经济,精简官员,减轻百姓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努力推动唐朝的中兴。

而牛党执政时期,为了达到打击李党的目的,对待宦官、藩镇一概姑息偷安,甚至与他们暗通款曲,乃至白白断送朝廷收复河朔三镇的宝贵机会。牛党对待外患同样采取姑息态度,最为严重的要数维州事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李德裕镇守西川,蜀中大治,边防完备。吐蕃维州守将举城投降唐朝,李德裕立即派兵占据其城,并奏报朝廷。文宗召集朝臣商议,朝臣们大都请求允准李德裕所请。可是。牛僧孺为了不让李德裕立功,竟然劝说文宗把维州及投降兵将全部送还给吐蕃,结果维州得而复失,投降的兵将遭到屠杀。牛党为了打击政敌,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其腐朽可见一斑。

宣宗上台后,李党失势,牛党当道,彼时虽有“大中之治”的美誉,但很大程度上是“会昌中兴”的延续。由于牛党对于宦官势力、藩镇势力以及外患一概采取姑息态度,更大的隐患其实在宣宗朝就已经埋下了。这场党争的结局,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唐朝的衰亡。

朋党之争的要害,在于让朝廷丧失了决策能力,因为无论正确与否,凡是一个党派赞成的,必然遭到另一个党派的否定。斗争的首要,是分清敌我阵营。

朋党之弊,历来为世人警惕,孔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所谓,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但是,君子和小人的界限,却并非那么泾渭分明。李党的李德裕为能吏,牛党的牛僧孺有清望,皆当世人杰。

北宋仁宗时期,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遭到守旧派攻击结党之嫌。欧阳修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朋党论》,反其道论证,君子才能结党。小人因利结党,君子因义结党,所以小人之党会因利益变化而解散。君子之党,凝聚人心,大大有利于国家。

此言论一出,即将新党归为君子,其他人归为小人,导致新党树敌一片,孤立无援。宋仁宗气了个半死。后来的王安石变法,终于陷入新旧两党之争,成为千古争议。

如何形成正向的权力竞争规则,实现良性的多元化表达,有利于整个社会利益的提升,这是现代政党仍在探索的课题。

参考资料:

刘昫《旧唐书》,欧阳修《新唐书》,司马光《资治通鉴》,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张岂之《中国历史》,胡如雷《唐代牛李党争研究》。

唐朝皇帝世系图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