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折翼天使”插上梦想的翅膀——记淄博市博山自闭症疗育中心主任魏红芹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亓超 魏琳琳 通讯员 陈颖 张晓静 淄博报道

  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无声世界里,难以开口进行语言表达,甚至连生活都无法自理,对一个家庭的生活产生极大影响。然而,在鲁中山区淄博市博山自闭症疗育中心,像这样的被称为“折翼天使”的特殊孩子,却是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沐浴着教育扶贫的阳光,在他们的老师魏红芹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是魏老师带我们实现了走进学校,步入课堂,学习知识,学会自理,并能融入社会,展现自我价值的梦想。”这些“折翼天使”及其他们的家长由衷地这样评价道。

  耳濡目染 矢志特教

  1971年出生的魏红芹,因丈夫尹连春一直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耳濡目染其对“特殊孩子”的辛勤付出,毅然决然地于2004年加入到了特殊教育行列。面对特殊教育这个新领域,面对自闭症儿童这个陌生群体,魏红芹开始了新的探索。

  自闭症儿童,他们不聋,却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视而不见。他们内心有一个独立封闭的世界,不理解别人,也很少被人理解;他们像是生活在遥远天空的星星,生冷而孤独,成为家长沉重的负担、无解的难题和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孩子纯真而空洞的眼神,家长的欲哭无泪和满脸无助悲伤,深深地刺痛着魏红芹的心。2005年,她凭着爱心、责任和担当,在博山区残联、博山区民政局的帮扶下,贷款30万创办了博山自闭症疗育中心。从此,她把自闭症儿童康复作为自己的事业,全身心地陪伴、引导、帮助着这个群体,为他们融入社会铺路、为社会接纳奔波。

  2005年9月6日,魏红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成立了第一个星星班,勇敢地向自闭症儿童康复迈出了第一步。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结构化布置功能室、强化物选样和学材准备,她开始了第一堂课,也是让她永远忘不掉的一堂课。短短30分钟,整个教室极度混乱,学材满地都是,三个孩子按住这个,跑了那个。一节课下来,“除了收获了胳膊上的咬伤、手上的抓痕,其余一无所获。别说完成教学目标了,孩子们都没有主动正眼看我一次。”魏红芹委屈地说。望着满屋狼藉,她欲哭无泪。

  第一课的惨痛教训,没有让魏红芹退缩,在丈夫和其他老师的帮住下,她更加认识到,做好一名自闭症儿童康复老师不仅需要爱心和责任,更需要一种博大的情怀和渊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和孩子和平共处,才能实现对孩子的引领干预。于是,她上课、反思、改进、上课,循环往复,业余时间就如饥似渴地学习“充电”,开始了艰难地再起步。

  特殊扶贫 倾情相助

  此后,魏红芹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钻研特教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上,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教学方法。她养成了每天至少学习1小时的习惯,有时为了弄通一个问题常常学到深夜。通过多年坚持,魏红芹研读国内外特殊教育专著100余册,并写出大量学习笔记和体会心得,形成了自己新的特教理念、研究方向和先进的干预策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懈努力,魏红芹对于特教课堂教学已经驾轻就熟。流口水、言不明、行动缓,换洗尿湿裤子,一遍遍重复教一个简单动作,特殊情况紧急处理……这些,已经成为她的教育日常。“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是一本值得我认真研究的书。”魏红芹深有感触地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一个孩子一个样。他们一点一滴的小成长、小进步,都增强了我当好特教老师的动力和信念。我要用爱去陪伴他们,用知识力量去弥补他们的生理缺陷,一起与他们快乐健康成长。

  2010年,博山南部山区一家三口找到魏红芹求助。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伴有轻度智力发育迟缓,其五岁的儿子刚被确诊患有自闭症。交谈中,魏红芹还得知这个家庭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本着为社会分忧、为家庭解愁的服务宗旨,让魏红芹义无反顾地收留了这个特殊的贫困户家庭。鉴于亲子同训的训练模式,及男孩父亲平时要打工负责全家人生活的实际,魏红芹发挥自己的人脉关系,想方设法为他们在学校隔壁找到了一间免费租住的房子。

  谁料想,进入康复阶段,魏红芹遇到的困难不仅来自于孩子,还来自于孩子家长。他们把在农村养成的一些不良卫生习惯带到了城里,大家对此都敬而远之。于是,魏红芹每天都去帮助清理卫生,苦口婆心教授好习惯的养成。慢慢他们变干净了,其余家长渐渐接受了他们。经过两年培训,孩子生活可以自理,能完成简单指令。“现在,孩子已回村里小学随班就读,孩子妈妈经我指导,彻底改掉了脏乱差的毛病。”魏红芹很是自豪地说。

  书写大爱 惠及社会

  不做“教书匠”,做教育专家,这是魏红芹的教育理想。围绕医教结合的康复研究,她自主开发了中医康复保健中心、感知肌能训练室及多元评估室等功能教室,制作了10000多张图片、近100套教学PPT和教学视频,开发的教学软件获得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参与的《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建构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并先后在天津、菏泽、青岛、威海等地区推广“博山疗育”模式,实现“交流、共享、提高”,推进了全省儿童康复工作,为脱贫攻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017年9月,魏红芹接收了一个贫困家庭年仅3岁的重度自闭症儿童。孩子不会用语言沟通,只会独自在地上转圈。课堂模仿教学,孩子对简单的套圈活动一直学不会。“都教100遍了,还在乎第101遍吗?”魏红芹不言放弃,屡败屡战,通过科学的教育康复训练,孩子3个月上终于学会了套圈,还逐渐会用目光和身体动作同老师交流,可以按照课堂老师指令互动了。

  近年来,在魏红芹带领下,博山自闭症疗育中心立足“生活能自理、生存有技能、生命有价值”的育人目标和“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精准扶贫理念,让更多“折翼天使”都享有公平受教育权利。

  家住博兴的一位家长带着4岁的自闭症儿子慕名来到博山自闭症疗育中心。孩子从不看家长一眼,老是尿裤子、哭闹。面对这户贫困家庭的无奈和困惑,魏红芹耐心地从自闭症发病原因、孩子的认知特点、主流干预策略,到成功的案例,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打开了家长心结,并鼓足家长勇气陪同孩子参与训练。孩子经过魏红芹2年康复训练,现已经独自大小便,能够表达日常需求,可以在幼儿园进行融合训练了。孩子家长离开时拉着魏红芹的手热泪盈眶:“您救了我们整个家庭,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实至名归 硕果累累

  经过多年的坚持和潜心探索,截至目前,魏红芹的团队已经拥有3名评估教师,9名专业训练师,6名助理教师,6名义工,23间专业功能教室,先后为全国800余名自闭症儿童提供评估及专业训练服务,送出680名儿童,有效率达75%以上,指导培养300多名家长成为自闭症儿童的有效陪伴者,更实现了53名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好成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魏红芹和她的团队在自闭症儿童身上收获成长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大量的社会认可。该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孤独症服务创新进步达标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地区0-6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联结系统研究”试验区、山东省省级社区青年服务站、淄博市残疾人之家。魏红芹个人也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助残先进个人、齐鲁和谐使者、淄博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淄博市首届和谐使者,荣立淄博市政府二等功。主持的《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建构研究》成果也获得山东省第三届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6月,被山东省扶贫办公室评为“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荣誉面前,魏红芹没有骄傲自满。她说“在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上,这仅仅是一个起步,下一步继续用爱心和责任默默耕耘,努力帮助 ‘折翼天使’插上梦想的翅膀,为促进特教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责编:亓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