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个抓手” 优化农村支付环境

··

今年以来,平邑农商银行聚焦普惠金融发展主线,以拓宽线上支付渠道、建设电子银行“示范村”和强化宣传推介为抓手,加大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致力于实现“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积极打造“零距离”的农村支付环境。截至3月末,该行在农村地区共开立电子银行客户12.56万户,拓展聚合支付4200户,绑定手机号码支付1231户,建立电子银行示范村25个,布放ATM103台、农金通352台。

拓宽支付结算“多渠道”,提高支付工具的农村地区使用率。一是定期组织开展手机号码支付、网银支付、云闪付等支付渠道宣传活动,提升大众对新兴支付结算方式的认知水平和体验感。截至3月末,该行开展支付宣传活动36次,参与人数达1.3万余人,“云闪付”新增签约1526户,智e通客户新增2.4万户,有力拓展了支付渠道宣传面。

二是创新宣传渠道和模式。改变以柜面营业、厅堂服务等营业网点为主阵地的宣传渠道,组织人员轮流到周边集市、社区、大型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场所进行集中宣传,并做好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扩大电子支付服务覆盖面,增强推广效果。截至3月末,该行在公众号相继开展3次支付渠道专题宣传,阅读量4.5万人次。

三是巩固传统支付结算工具利用率,优化支付结算“绿色通道”。通过ATM、“助农取款服务点”、电子机具、转账电话等,保障资金支付结算高效、安全运作,不误农时。截至3月末,该行ATM交易笔数20.23万笔、交易金额7.58亿元;银行卡累计发卡量101.7万张,较年初新增4.2万张;“助农取款服务点”累计办理业务24.6万笔、金额24.3亿元。

建设电子银行“示范村”,促进支付工具的农村地区普及率。一是将金融服务有机融入到乡村治理、村(居)民生产生活中。深入社区、村庄开展支付宣传,通过整村授信业务开展扩大电子支付服务覆盖面,增强推广效果。截至3月末,累计入村325次,累计新增智e通客户4800余户、绑卡支付客户5700余户。二是上下联动,行总部包挂支行,支行包挂行政村。通过责任到人、共享共建的包片措施,筑牢基础客户群,快速推进电子银行“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支付环境。截至3月末,累计建设电子银行示范村25个,示范户492户。三是打造区域型“金融服务圈”。在农区以村委会为突破口,在城区以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生活小区为突破口重点建设“‘人+农金通+自助机具’‘人+农金通’”等六种模式的社区金融服务点,提高金融助农服务点覆盖面,实现社区、行政村全覆盖。完善“流动汽车银行+移动柜组”的服务模式,为农民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截至3月末,该行352台“农金通”累计办理业务24.6万笔、金额24.3亿元;流动银行车下乡15次,办理业务3125笔;移动柜组累计入村216次,办理业务0.84万笔,新增绑卡客户2.2万户。

实现宣传推介“零距离”,提升支付工具的农村地区认知度。一是“红马甲”党员先锋队带头宣传,将“金融夜校”设到村庄。针对农村地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支付结算知识匮乏的现状,该行“红马甲”党员先锋队带头进村、入社区开办“金融夜校”,把支付结算安全、防范电信诈骗、防范假币等金融知识送到了千家万户,实现了金融知识宣传推介的“零距离”。截至3月末,该行今年共开办“金融夜校”60余场,开立银行卡3000余张,社保卡400余张,现场解答顾客金融问题5100余项,发放宣传彩页、明白纸等材料2万余份。二是组织一线员工开展支付结算技能培训,提升宣传推介水平。针对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形势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堂、柜员、客户经理等辖内各营业网点和相关人员进行岗位和操作技能培训,确保所有人员熟练掌握签约、使用和宣传推介技能。截至3月末,已有160余名业务人员接受了培训。三是实施“网格化”管理,构筑高标准严要求的服务体系。采取“定格、定员、定责”的“网格化”管理方式,明确客户经理管理农金员人数,借助农金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基层触角,打造起集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于一体的支付环境。(孙珂 李振亚)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