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新发现连片汉墓“密码”待解

··

  4月13日,菏泽发现156座连片汉墓的消息,再次登上微博热搜。日前,考古队员在对菏泽市孙大园堌堆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156座汉墓,并发现了9座东周墓葬、5个商代灰坑和27个龙山文化灰坑。

  据了解,在菏泽高新区吕陵镇魏楼水库项目建设过程中,考古人员通过勘探发现了孙大园堌堆、侯庄堌堆、侯庄西遗址3处古代文化遗址,并在孙大园堌堆发现156座汉墓、9座东周墓葬、5个商代灰坑和27个龙山文化灰坑。

  此次考古发掘发现的3处古代文化遗址,孙大园堌堆位于水库西南部,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址掩埋于淤积层之下,文化层年代从龙山文化、商代、东周延续到汉代。侯庄堌堆位于水库东北部,面积约0.6万平方米,从调查及勘探得来的陶片、瓷片看,时代有龙山文化、商、东周、汉、宋元等。侯庄西遗址位于侯庄堌堆东北,掩埋于厚0.4-0.6米的淤土之下,面积约1万平方米,时代大致为宋、元或更晚。

  据介绍,3处古代文化遗址中,以孙大园堌堆遗址最为重要。该遗址发现的156座汉墓可分为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类,以土坑墓为主。土坑墓多为土坑砖椁,均设有脚箱,多有陶俑陪葬。砖室墓多为带墓道的“甲字形”夫妻合葬墓,砖室券顶,受盗扰严重。东周墓葬与汉代墓葬形制差别明显,多设有二层台,盛行腰坑并放置陶礼器。另外发现有东周时期的灰坑和水井,说明东周时期该堌堆之上有先民定居。

  此次考古发掘是菏泽地区发掘数量最多的汉代墓地,对研究鲁西南地区东周至魏晋时期埋葬制度有重要意义。其中,孙大园堌堆文化遗址延续时代长,形成的各种文化层依次叠压,且文化遗存丰富,对于菏泽堌堆文化遗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堌堆”在菏泽方言中是土丘的意思。菏泽地处黄河中下游,属于黄泛区,古代洪水到来时先民们被迫离开旧居,洪水退后再返回原住所,于旧址上重建家园。在一次次往返中,先民积累了将居住面增高以避免洪水侵袭的经验,千百年来形成了这些高达数米、形若山丘的“堌堆”。据统计,菏泽迄今为止共发现堌堆遗址40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的有100余处,而以“堌堆”命名的村庄就有百余个,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布点之密,在全国独一无二。

责编:李嘉倩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