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头”里的笔墨乾坤

··

朱恕 《麻姑》

  我国著名杂文家、诗人邓拓收藏有一幅明代哲学家朱恕的指画《麻姑》。邓拓对此画非常喜爱,考证了画家生平轶闻,赞扬了画作的艺术成就,并题诗曰:“画师学者本樵夫,四百年来道不孤。自是泰州流派左,指头村女变麻姑。”

  朱恕(1501-1583),明朝哲学家,泰州学派重要成员,大丰草堰人,樵夫出身。哲学思想上继承了老师王艮的思想。邓拓的题诗,揭示了指画《麻姑》不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画师学者本樵夫”,邓拓概括了此画作者朱恕的身份和才华。“四百年来道不孤”,彰显了这幅《麻姑》在我国指画史上的贡献。指画又称指墨画、指头画,是中国画中极具特色的绘画形式。在指画《麻姑》没有公开之前,人们一般认为,直到清代才有极少数的艺术家从事指画创作。清代画家高其佩以其较高的作品产出率与成熟技法被认为是中国指墨画的开山鼻祖。高其佩及其传人完成了由个体艺术向艺术流派的转变,形成了闻名后世的“指头画派”,后又产生了包括高凤翰、潘天寿等在内的艺术大家。

  朱恕的这幅指画早高其佩100多年,艺术造诣极高,邓拓评价其“指墨之间别开生面,尤为难得”,充分肯定了《麻姑》在中国指墨画领域开启性的重大贡献,把我国指画史起源时间向前推进了100多年。

  “四百年来道不孤”,邓拓这句诗描述了四百年来指画艺术之“道”,由朱恕独领风骚,到后来高其佩等人学习继承、发扬光大的历史过程,使得朱恕的指墨艺术之“道”由孤到众,不断发展。

  朱恕还是明末泰州学派重要成员和著名学者,据《草堰乡志》所载,他是泰州学派王艮的嫡传弟子,博学多才,人称“东海贤人”。集画师和学者于一身,这样的人已属凤毛麟角。然而,朱恕还不止于此,他更是颇有才华的诗人,《草堰乡志》就收录了他的多首诗作。

  朱恕本是樵夫, “少孤家贫”,“樵薪养母”,缺乏专门从事绘画和研究哲学的环境和条件,但是他每次经过心斋(王艮)讲堂,“闻心斋语,津津有味,每樵必造阶下听之”,靠自己的天才和勤奋,造就了杰出的才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画师学者本樵夫”简洁地道出了朱恕的身份经历,也流露出邓拓对朱恕的赞扬钦佩之情。

  “自是泰州流派左”,朱恕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他不愿意当官,学使“召之不往”;作为学者,他提出过独特的哲学见解,成为泰州学派的重要成员;作为画家,他能在作品中融入生活,反映生活,反映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审美情趣。

  指画《麻姑》反映了当时泰州辖下的大丰地区的环境和生活,麋鹿是大丰具有特色和标志性的动物。张华《博物志》记载:“海陵(即泰州,今大丰属之)多麋,千万成群。”上世纪80年代,在大丰境内的草堰、白驹、刘庄、西团等地,多次发现麋鹿亚化石。当时,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倡议“让麋鹿回归故土饲养,建立自然保护区”,经周密考察和科学论证,专家一致认定大丰是最佳场所。大丰麋鹿保护区建立40多年来,已由最初的几十头发展到现在的几千头。朱恕让麋鹿入画,图中的麋鹿与现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麋鹿,形象神态完全一样,说明他对活动在这一地区的麋鹿非常熟悉。而灵芝是长寿的象征,鹿谐音禄,整幅画寓意吉祥,寄寓了大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指画《麻姑》也塑造了不同寻常的麻姑形象。麻姑是传说中的长寿之神,称为寿仙娘娘,曾为王母献寿。在历代绘画和工艺品中,麻姑的形象或腾云,伴以飞鹤;或骑鹿,伴以青松,也有直身托盘作献物状,手中或盘中,一般有仙桃、美酒或佛手。这幅画上,麋鹿趴在地上,麻姑侧坐于麋鹿身上,身上穿着普通衣衫,手中拿着灵芝,两眼凝视,神情专注。画中麻姑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而是农家女的形象,正如邓拓所言“指头村女变麻姑”。神仙被平民化了,此中可折射出朱恕的美学思想——于庸常生活中追求高贵和永恒。

责编:杨童童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