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
崖州湾生态修复示范初见成效
在海南三亚崖州湾东锣岛周边海域,三亚珊瑚礁生态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大型类礁人工苗圃上栽种珊瑚(3月18日摄)。三亚崖州湾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主要为解决崖州湾海洋生态环境不断退化、海域生态系统难以自然恢复等问题进行科学探索,同时为海南省将建设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需求起到示范作用。新华社/杨冠宇
贵州三穗鸭:富民产业助增收
4月11日在贵州省三穗县三穗鸭产业示范园区拍摄的鸭苗。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是三穗鸭的主产区,有600年养殖历史。近年来,三穗县把发展鸭产业作为富民产业来抓,初步形成种苗、养殖、加工、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新华社/杨文斌
今昔对比:武汉一年间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2020年4月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环保社区,居民在饭后跳广场舞;下图为:2021年4月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环保社区,居民在饭后跳广场舞。新华社/肖艺九
在江西省万载县特殊教育学校,唐友良在给听障孩子们上美术课(4月14日摄)。
今年27岁的唐友良,是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潭埠镇濠田村人。从小患有侏儒症的他,身高只有1米左右。唐友良从小喜欢绘画,从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他来到万载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用手中的画笔,为这些听障孩子们带来了一抹亮色。新华社/彭昭之
在5633次列车上,彝族乘客带着的小猪从袋子里爬了出来(4月11日摄)。
在成昆铁路上,如今依然风雨无阻地行驶着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的5633/5634次列车,从普雄到攀枝花南全程共行驶11小时4分钟,沿途停靠26个站。“慢火车”票价几十年不变,且远低于公路票价水平,已成为沿途百姓外出务工、求医就学、逢会赶集等主要交通工具。新华社/沈伯韩
机械化种棉让生活更精彩
在新疆尉犁县兴平镇通其克村的一处棉花地,地力夏提·买买提 (右一)与农机手探讨铺膜播种机的工作效率(4月13日摄)。
今年32岁的地力夏提·买买提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人,一家三代从事棉花种植。2021年,地力夏提种植了1000多亩棉花,和他父亲不同的是,由于运用大型铺膜播种机、采棉机等机械化设备,地力夏提不再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走出棉田,在多个领域赚钱致富。新华社/赵戈
“慢幸福”
在乘坐5633次列车从家返校途中,喜德县城关小学三年级学生阿尔伍支(左)和弟弟罗泽元在玩火车玩具(4月11日摄)。姐弟俩几乎每个星期都坐这趟火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
在成昆铁路上,如今依然风雨无阻地行驶着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的5633/5634次列车,从普雄到攀枝花南全程共行驶11小时4分钟,沿途停靠26个站。“慢火车”票价几十年不变,且远低于公路票价水平,已成为沿途百姓外出务工、求医就学、逢会赶集等主要交通工具。新华社/沈伯韩
济南:千人奋战黄台站改施工
4月12日,在胶济铁路黄台站,中铁十局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胶济铁路至济青高铁联络线黄台站改施工作业。经过6个小时的封锁要点施工,中铁十局涵盖工务、信号、通信、信息、电力、电牵6个专业的千余名工作人员,圆满完成胶济铁路至济青高铁联络线黄台站改施工作业。新华社/郭绪雷
“慢幸福”
在乘坐5633次列车从家返校途中,一名学生望着窗外的风景(4月11日摄)。
在成昆铁路上,如今依然风雨无阻地行驶着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的5633/5634次列车,从普雄到攀枝花南全程共行驶11小时4分钟,沿途停靠26个站。“慢火车”票价几十年不变,且远低于公路票价水平,已成为沿途百姓外出务工、求医就学、逢会赶集等主要交通工具。新华社/沈伯韩
长江三峡放流10000尾子二代中华鲟
4月10日,中华鲟从放流通道滑入长江。当日,“2021年长江三峡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在湖北宜昌举行,共放流5个年龄梯队的子二代中华鲟10000尾,总重量约13130kg。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重访方舱医院
4月9日,张伯礼院士(左一)重访江夏方舱医院,回忆疫情期间在此奋斗的经历时落泪。新华社/程敏
闪电来袭
这是4月15日傍晚在天津市南开区一处楼顶拍摄的闪电(长时间曝光照片)。
当日,天津遭遇雷电风雨天气。天津市气象局于4月15日16时23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新华社发(孙凡越 摄)
疫苗接种
4月9日,市民在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体育中心设置的新冠病毒疫苗集中接种点接种疫苗。新华社/李博
闪电来袭
4月15日傍晚,在天津市南开区,外卖骑手在风雨中骑行过马路。
当日,天津遭遇雷电风雨天气。天津市气象局于4月15日16时23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新华社发(孙凡越 摄)
《文成公主》2021年首演
4月10日,演员在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中表演。
当晚,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在拉萨文成公主实景剧场进行2021年的首场演出。《文成公主》讲述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历史故事,全剧演职人员共计800余名。除专职演员外,很多藏族农牧民参与演出,有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新华社/孙瑞博
郑济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
这是4月8日拍摄的郑济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施工工地。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郑(州)济(南)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主桥已进入最后的桥面无砟轨道建设阶段。新华社/朱祥
为山里孩子点亮明灯
4月15日,杨明回访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莲城街道坪子小学时与学生们互动交流。
杨明是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锦绣学校的教师。2009年,他从浙江省杭州市来到黔西县支教,一干就是十多年。期间杨明在多所学校任教,以校为家、勤于教学,对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十分关爱,通过联系爱心企业、人士、公益组织等为当地中小学捐款捐物。新华社/杨楹
好久不见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2020年3月5日傍晚,在湖北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生在护送患者王欣做CT的途中停下,让住院近一个月的老人欣赏久违的日落(甘俊超 摄);右图为:3月24日,“看夕阳的老人”王欣在东西湖区园艺花城小区内拉小提琴(新华社记者熊琦摄)。新华社发
青海湖迎来开湖
4月8日,一群棕头鸥在青海湖岸边飞翔。被誉为青藏高原“蓝宝石”的青海湖褪去冰衣,全面开湖,呈现出湖水碧蓝、飞鸟翔集的壮美画卷。新华社/吴刚
壮美奇景!青海湖迎来开湖
这是3月30日拍摄的青海湖开湖景观(无人机照片)。被誉为青藏高原“蓝宝石”的青海湖褪去冰衣,全面开湖,呈现出湖水碧蓝、飞鸟翔集的壮美画卷。新华社/吴刚
中国沙漠的绿色从哪里来?
新疆且末县的大芸种植户艾沙江·买买提明将梭梭苗背进沙漠(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高晗 摄
贵州江口:全域旅游助乡村振兴
4月10日,在贵州省江口县寨沙侗寨,演员和村民在村旁的小河边排练民族歌舞。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以当地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为支撑,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大力推动全域旅游建设,助推乡村振兴。2021年第一季度,江口县接待国内过夜游客116387人次。新华社/杨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