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烈士遗孤90岁重“见”父亲:8岁永诀,今天看见父亲“笑”了
··
(记者:郭由 编辑:赵洪栋)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杜虹晓 淮北报道
“列车前方到站,淮北站……”4月8日23时10分,林宇辉乘坐高铁抵达淮北站。
从济南来淮北这一路上,尽管时间很晚,但林宇辉仍没有休息,他依然眉头紧锁,不停地在手机上放大、缩小,反复揣摩着烈士家属的照片……
林宇辉说:“这次去安徽淮北,是给一位在抗日战争牺牲的烈士张厚义画像,烈士的儿子今年90岁高龄,行动不便,是目前在世的唯一见过烈士的人,所以我们这次专程去淮北,圆老爷子的梦。”
林宇辉此前在山东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物证鉴定中心工作,从事刑事模拟画像已近20年,曾通过模拟嫌犯画像等协助各地公安机关破获多起疑难案件。从2017年,林宇辉警官参加央视《等着我》栏目,为一位烈士画像得到高度好评之后,全国各地陆续有烈士家属来找他为烈士画像。
林宇辉与张传贤一家
烈士曾五次负伤 牺牲前高歌“共产党好,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4月9日一早,林宇辉一行人来到烈士儿子张传贤的家,穿过窄窄的巷道,一眼便看到了张传贤家门牌上挂着金灿灿的“光荣之家”。
1913年8月,张厚义出生在烈山区古饶镇王店孜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1927年便跟随着地下党参与革命活动,1938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年仅31岁的张厚义,牺牲在濉溪县邵山。
据烈士的孙子张安临了解,张厚义烈士生前共受了五次伤,三次轻伤、两次重伤,最严重的一次腹部多处贯穿枪伤,也仅在家休息了两个月,刚能下地走路,便又投身到抗日战争当中。
1944年,身为连指导员的张厚义接到上级指令,要求掩护大部队转移,任务是坚持到第二天凌晨,于是张厚义便带着一个连的兵力,在邵山与敌军展开了周旋,为了吸引敌军火力,张厚义与敌人打起了游击,让敌军大部队一直往山上聚集,当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张厚义圆满完成了任务,成功为我军大部队转移赢得了时间,但是所有下山的路都被敌军封住了,弹尽粮绝的张厚义与敌军拼杀到最后。
后来,张安临听当时村里的百姓讲,那场战争打得太激烈了,老百姓都不敢出门,一直到晚上没有枪声的时候,才听到山上传来了张厚义烈士的歌声,他在唱“共产党好,打倒日本鬼子,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歌声一直持续到凌晨三点,就没了人声。
后来大部队回来寻他,身受重伤的张厚义躺在一个石板上,仰面朝天,鲜血浸湿了整个石板。
张厚义烈士证及画像
林宇辉还原后代心中面带笑容的烈士
“拜托,拜托……”说起烈士张厚义的形象,90岁高龄的张传贤便双手合十,不停地拜向林宇辉。
“我的父亲跟我爷爷很像,细长的脸型,也是双眼皮。最后一次见我父亲的时候,他是被战友抬回来的,躺在棺材里,穿着新四军的衣服。”张传贤拿着爷爷的照片,仿佛陷入了回忆里,嘴里喃喃地跟林宇辉说。
张安临告诉记者,父亲一直很想念爷爷,但以前从不跟别人说,都是自己忍着。现在年纪大了,每年清明节,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去给爷爷扫墓,父亲在给学生讲爷爷的事迹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痛哭流涕。“听说林警官要来,我父亲每天都要拿出装资料的袋子仔细检查好几遍才能放心入睡”,“他很想念爷爷,这次画像,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弥补,填了他童年的缺憾。”
林宇辉通过现场对烈士儿子、孙子,以及留存资料的比对,修改了画像的细节。
当画像递到张传贤手中的时候,这位90岁的老爷子咧开了嘴,眯起了眼睛,声音颤抖地说:“很像,很像我的父亲。”
紧接着,张传贤就将目光转移到林宇辉的身上:“林警官,我能不能有个请求,我的父亲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他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在我的印象里,最后见他的几次,他都是带着笑容的,您能否让他笑起来?”张传贤含着泪光的眼神里充满着祈求。
“可以的,”林宇辉坚定地回答了一声,“我现在就给您修改,您稍等一下。”
“在目前画过的90多幅画像中,这个第一位烈士家属提出想要烈士带着笑容的,此前一般为了传递军人精神,都保持烈士的严肃,但是这次在烈士儿子心目中的父亲是面带笑容的,我还是想还原他心目中对父亲最深的印象,决定调整画像,让烈士笑起来。”林宇辉拿起素描笔和橡皮,迅速地改动起来。
看着“笑起来”的父亲,张传贤忍不住哽咽起来,“1944年就牺牲了,我还不到八岁,今天这是见着亲爹了……”“他是个不怕死的人,受了五次伤,那么难都挺过来了,最后一次,没挺过来,我从小就没了爹啊。”
“为国不能为家,为家不能为国”,张安临的奶奶从小就这样教育他,如今他们一家四代党员,兢兢业业,“我爷爷是老共产党员,是抗战烈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们更要奋发图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完成爷爷未完成的事业。”
张厚义烈士后代与画像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