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寿光”菜博会拍了拍你,并向你扔了一个300斤的南瓜

··

  寿光蔬菜节(菜博会)近日开幕,各类社交平台都给它留了不少热搜位置。

  菜博会上展示的可不光是蔬菜本菜,还有神话故事、浪漫主义、科技概念……去一次菜博会,即可完成一次“环球旅行”,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土豆金字塔、玉米狮身人面像、南瓜澳门观光塔以及豆类妈祖。足够先锋的技术与艺术水平,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和相关技术人员来交流学习,每到这段时间,展馆里的人比菜还多。

  土里长出的视觉盛宴

  从2000年起,寿光每年4月20日至5月30日定期举办菜博会。时值第二十二届菜博会举办,如果你关心瓜果蔬菜,去寿光就对了,在那里你会见到很多神奇的东西——地瓜长在半空中,蔬菜能长成树,一棵西红柿年累计结果可达6000多斤,还有八斤半的西葫芦、四斤多的黄瓜……如果你想看艺术展,也去菜博会呀,在民间野生艺术家的钻研下,你将有机会在这欣赏到“姜山如画”的盛世光景。

  有实力就无法低调——寿光,即便从来没去过,也一定吃过那的蔬菜。作为种菜界“扛把子”的,一旦到了寿光,谁也别想在这里挨饿。

  曾有外省人感叹说,别人种葱就是葱,山东人种葱是树!如果他有机会到山东的寿光看一看,一定就不只惊讶于大葱了:别人种的辣椒,最长也就一拃多点儿,寿光人种的辣椒,跟你家的手提纯净水桶那么高;别人家的南瓜,一个人就能抱走,寿光最大的南瓜,三个壮汉抬着走路还大喘气儿……

  气势雄壮的寿光蔬菜,无不彰显着山东人的大气。更“过分”的是,别的地方蔬菜价格波动,顶多上个当地民生新闻;而寿光蔬菜有个“风吹草动”,邻国餐桌也得跟着抖一抖——寿光的白菜和萝卜,曾经拯救了韩国的“泡菜危机”。

图:寿光曾产出一个400斤重的巨型南瓜,拍卖价高达6800元

  没有什么是寿光人民种不出来的!

  寿光人的种菜基因,大概自古以来就有。1500多年前,生于山东寿光的农学家贾思勰创作了农学巨著《齐民要术》。寿光沃野平畴,水源丰沛,蔬菜能超常发育自有得天独厚的资本。可以说,只要有土,没有什么是寿光人民种不出来的。

  寿光蔬菜能入地能上天。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搭乘航天器游历太空,返回地面后再优选育种,就有了个头大、颜值高、营养足的“太空蔬菜”。因此,山东潍坊的寿光,已经被网友笑称“宇宙寿光”。

  20世纪80年代末,寿光三元朱村率先引进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从此改变了北方冬季蔬菜匮乏的历史,也拉开了中国蔬菜业发展的序幕。几十年间,寿光的蔬菜种植面积从最初的5亩,扩大到80多万亩,四分之一的土地都用来种植蔬菜,寿光还拥有超过20万个蔬菜大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

图:古城街道是寿光最早种植西红柿的地区之一,小镇的墙壁上满是番茄涂鸦。

  寿光还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冬季南菜北运、夏天北菜南销。在寿光,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掉的菜。此外,寿光蔬菜还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委内瑞拉等国家。寿光常年蔬菜交易品种300余种,年交易额超过百亿元,目前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荷兰的兰辛格兰、西班牙的阿尔梅利亚并称为“世界四大蔬菜区域优势中心”。

  祖传种菜天赋,流淌在寿光人的血脉里.除此之外,他们也一直保持着山东义字当头的精神传承。凡是有需要支援的地方,就一定有山东寿光的蔬菜。2003年非典时,寿光向北京捐了225吨蔬菜;2020年国内疫情暴发,半个月的时间,寿光向武汉运了9000吨的菜,而且竟然没耽误给全国送菜,到底有多硬核!

  “三顾茅庐”请来技术顾问

  寿光蔬菜产业之所以能够做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离不开勤劳的寿光人民,离不开对寿光一腔热血的领头人。在寿光蔬菜产业历程中,有几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是他们铸造了冬暖式蔬菜大棚的“金钥匙”,是他们开创并振兴了“寿光模式”。

  每一次的经济变革和社会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寿光模式”的起源,要从20世纪80年代末说起。寿光村民王新民是常年奔走在全国各个蔬菜基地的商贩,他对蔬菜质量的把握程度已经相当纯熟,这次被他认准的黄瓜是大连市陶屯村的村民韩永山所种植。这位辽东农民脑子灵活,善于钻研,通过参阅国外农计书籍,经过对朝阳南坡地的挖掘修整,采用了“深窝”避寒、“朝阳”吸暖和塑料薄膜“覆盖”保暖的方式,坐北朝南的建造了简易的蔬菜大棚,并通过嫁接技术在里面种出了黄瓜。

图:韩永山与家人

  同时期的寿光市三元朱村也已经建了几个蔬菜大棚,但是冬天需要在棚里生炉子,而且只能种叶子菜,种不出黄瓜西红柿等果菜。从1986年开始,时任寿光县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乐义先后数次带着村民外出学习,技术带回村了,但后期缺少大棚专家的专业技术指导,村民们只能张飞穿针面面相觑,大棚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图:1989年,王乐义(右)召集村里党员推广大棚蔬菜种植

  无巧不成书,王新民恰巧是王乐义的堂弟,通过王新民,王乐义注意到了韩永山,并对韩永山的蔬菜大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9年春节刚过,王乐义就带着王新民和其他几个村民一路北上去了大连,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请韩永山出山!

  意料之外!王乐义的初顾茅庐吃了闭门羹,1989年上半年,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大连向韩永山发出邀请,都无获而归。最后一次,韩永山被热情的寿光人民所感动,并计划到寿光看一看、转一转,就当旅游。

  意料之中!韩永山到三元朱村一看,就被一马平川、土质优良的寿光吸引了,并下定了决心,在寿光大干一场!王乐义尽最大能力为韩永山在寿光的生活提供便利,韩永山也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菜农。

资料图:王伯祥(左二)当年向农民了解情况

  可是建一个大棚需要五六千元,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巨款,很多农民有心无力,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的王伯祥也一直关注着寿光的大棚进展。关键时刻,王伯祥找到了王乐义,王伯祥鼓励王乐义,搞试验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成功很好,不成功总结经验再搞,“大胆试,天塌了,我顶着”。1989年8月间,17个新式大棚出现在了齐鲁大地上,当年腊月,黄瓜上市,一下子冒出了17个“双万元户”。在当时月工资普遍只有几十元的时代,犹如一道绚丽的彩虹。

  三元朱村的冬暖式大棚迅速起步,慢慢富了起来,但王伯祥清楚:“一人富了不算富,一村人致富也不算富,只有所有村民们都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富。”王伯祥决定在全县推广,他组织万人大会,号召向三元朱村学习;让王乐义参加县委常委会,研究冬暖式大棚向全县推广;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王伯祥亲自担任,另外再配两个副县长,保证足够的领导力量;成立和局长一个级别的蔬菜办公室,除了沿海几个乡镇,其余27个乡镇全部搞试点……

  由于很多农民拿不出钱建大棚,王伯祥承诺每个大棚县里补助2000元,按时到位。然后,他亲自跑到银行要贷款2000万元。因为数目太大,银行行长很为难,要是放出去,谁又能担保全部收回呢?“我担保行不行?我这个县委书记就不值2000万?”王伯祥问。1990年,寿光一口气建成了5000多个冬季暖式大棚,除了个别因为火灾“夭折”,其余全部成功。寿光蔬菜大棚,开始由量向质转变。

  韩永山在冬暖式蔬菜大棚和反季节黄瓜的推广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县里的重奖:奖励现金8万元,送120平方米住房一套,全家人“农转非”,配备一部吉普车……先后被聘为寿光蔬菜办公室顾问、任职蔬菜办公室主任,推荐为潍坊市劳模。韩永山和王乐义等人一起,开着那辆吉普车,每天到各个乡镇推广指导冬暖式大棚,足迹遍布寿光南部300多个村庄。到1990年底,仅一年时间,寿光的冬暖式蔬菜大棚由17个突飞猛进发展到5800个。

  蔬菜大棚建起来了,韩永山却因为常年高强度的奔波劳累,身体越来越差,1992年9月查出肝癌,经过一年的住院治疗,在1993年11月28日去世。韩永山病重的时候,妻子周万珍曾问他后不后悔来寿光?韩永山回答:“不后悔!”

  帮全国种蔬菜大棚!寿光一年出去8000多个技术员

  山东省是我国蔬菜大省,蔬菜产量一直稳居第一。2019年山东蔬菜产量8181.1万吨,占中国蔬菜的11.3%。有网友感慨,山东的蔬菜都是挖掘机种的,才能够种得出这么多菜。其实,如今的种菜,早已变成一场科技与设备的密集展演。

  全国各地的蔬菜大棚,寿光人没少“插手”! 1991年开始,寿光人就将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农民技术员送出家乡;如今,每年有8000名以上寿光籍农业技术人员,在全国30个省指导蔬菜生产。全国的新建大棚,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平均每隔四五年,蔬菜大棚便从寿光迭代一次,再渐次辐射全国。种菜设施已经从 “晒太阳过冬”的第一代大棚,发展到第七代:自动卷帘、自动喷灌、夜间补光,都能用手机远程遥控,一间大棚就像是一个自动化工厂……智慧种菜已成当地农业生态一大特色。

  新型农业,真的把农民变成了从事农业的产业工人!智能玻璃温室里,一台机器人一天能看1500平方米的菜地,从施肥、授粉到采摘、巡检,22台机器人各司其职。

  目前,寿光市共有蔬菜大棚17.3万个,年产蔬菜450万吨。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484元。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蔬菜及相关产业。寿光本地的年轻人,也从父母手上接过大棚,当起了现代农民。

  坚持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目前,潍坊市自主知识产权蔬菜新品种达到69个,今年又有71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拟授予蔬菜新品种权,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由10年前的40%提高到现在的70%。同时,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新建大棚普遍安装了水肥一体机等设施,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为提升蔬菜产业组织化水平,寿光大力推行村“两委”领办合作社,创新成立了市级蔬菜合作社联合会,在15个镇街区全部组建了联合会分会。目前,寿光蔬菜有两个80%,一个是通过抓合作社建设,带动8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另一个是全市80%以上的园区蔬菜以品牌形式进入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实现了小农户抱团闯市场。

  2020年,面对疫情,按照山东省、潍坊市的统一部署,迅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乡,指导蔬菜生产。在武汉疫情最危急的时候,第一时间组织到武汉送菜。北京新发地市场疫情发生后,又组织加大对北京市场蔬菜的投放和储备蔬菜的供应,有力保障了当地市民对蔬菜的需求。

(卫星俯瞰寿光的蔬菜大棚)

  静静的弥河穿过寿光这片古老的土地,连片的大棚是这座“中国蔬菜之乡”地理标记。

  起初,寿光用一己之力带来“餐桌革命”,率先终结了北方人在冬天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

  如今,寿光正在带领全国的蔬菜大棚走向智能产业,让“机器菜农”帮助填满全国的“菜篮子”。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寿光冬暖式大棚引发的“绿色革命”,全面记录了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先行步伐,全景描绘了蔬菜改变命运,改变中国,助力整体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壮丽画卷。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王锦川 包春玲 张玉清 综合新华社、好客山东、大众网·海报新闻等)

  

责编:杨童童
审签:丁厚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