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30年“五一”特别策划 · 匠人匠心丨从人工到自动化 90后工匠张业勤
··
大众网· 海报新闻记者 姜丙阳 通讯员 杨晓 济南报道
他叫张业勤,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在工作中敬业、勤奋。2012年,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的他,来到济南临工重机从事于维修工作。2018年,他开始对焊接设备进行维修改善,创新改善了“单梁焊接专机”“叉架内臂焊接专机”“矩管自动上料、校正设备”及制作叉架新式流水线,实现车间设备自动化。这些突破使他荣获2018度济南市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18年度济南工匠提名奖,还多次被公司评为创新标兵、优秀员工,并在2015年、2016年各获得一项实用创新专利。
选择高新服务高新
2012年,张业勤了解到济南高新了解到济南高新区企业发展前景好、就业机会多等因素,放弃了外地优质就业机会,来到济南高新区临工重机生产车间,从事焊接设备维修工作。
“从城市资源方面,济南有省会优势、区位交通优势、人才优势。从产业方面,济南高新区有智能制造产业链集群的优势,中国重汽的总部在这里,重汽的很多配套企业及技术支持,临工重机可以‘拿来即用’,公司也会提供学习培训,配套企业之间也可以实现技术上的交流,高新区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资源互通等优势,比如浪潮等信息技术企业可以帮助新项目实现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同时也让我们学习到很多最先进的技术。”张业勤十分感激公司给予自己一个学习并展示自我的平台。
“那段时间,在保证其他设备高质量运转的情况下,开始不断钻研、调试,因为编程是十分复杂的。很多次当天编程调试完毕后,重启设备却无法运转,我们充分利用高新区资源优势,跟浪潮等企业就编程遇到的困难进行咨询,最终攻克难点问题、高效生产。”张业勤说,他希望在享受着福利的同时,也能为区域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精益求精方能独具“匠心”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金点子”。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张业勤不光每天对生产线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观察分析,而且下班后还独自钻自动化研焊知识用于创新设备改造。“提高效率的关键在制作叉架板链线设备上。设备改善前,厂内叉架转运是依靠KBK进行吊运,叉架焊接转运中存在安全隐患还浪费转运时间。通过制作叉架新式流水线,自动台套流拍后节约叉架转运时间每台只需要15分钟。实现叉架线整体台套流拍提高了20%的工作效率。”张业勤指着自己创新改善的机械对记者说。
“公司非常支持我们员工开拓创新,当我们对机械设备进行研发改造时,公司会提供设备资源、专业技术等多方面支持,鼓励着我们在这创新之路上不断向前。每当我完成焊接设备创新并投入使用后,我心里都怀揣着成就感。”张业勤说。
“多年来,张业勤一直坚持创新与发展同步,在设备改造提升上下苦功夫。”张业勤的同事们对记者说,多年来,张业勤长期“泡”在车间生产线上进行设备维修和改造,加班加点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在他的努力下,由他主导的各类焊接设备改造都按期高质量完成。如今,作为公司项目设备维修工的张业勤,仍然坚持在一线开展技术创新。
从半自动化到实现全部自动化
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幅提高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这个“硬”字,那段时间张业勤没少下功夫。2018年,他只用了五个月时间,重新改造出了“矩管自动上料、校正设备”“单梁焊接专机”等三款创新性设备,把最初的人工生产,改造成了自动化生产。
“改造前,单梁贴板焊接后需要进行打包、转移、校正工位,人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设计制作完成矩管自动化校正线后,实现了矩管自动校正,工作效率、质量明显提高。”张业勤说,这几台机器还可以自动上料,控制焊接所需材料变量,达到生产配件精细化和一致化。
“你看,这几台单梁焊接专机设备经过我的改造,成为了生产中的亮点,代表着从人工到全自动化设备的进步。”张业勤说,他在改造这个机器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难题,经过不断翻阅资料、钻研技术,设备终于正常运转,并投入生产。据悉,之前的单梁环形焊缝设备是用人工焊接的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人工很难保证焊缝一致性。设计制作单梁焊接专机后,每班可节省提升70%生产周期,现在一台机器每天可以生产400根配件,不仅从生产质量上高度提高,还从产量上挺高近一倍。
创新无止境,追求不止步。“很幸运,努力得到了回报,更获得了成就感。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回报社会。”谈及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张业勤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