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力争打造特色优势果业百亿级产业集群

··

  “十四五”期间,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产业化经营”发展思路,实现品种、品质、品牌“三个提升”,实现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

  近日,我市制订出台了《滨州市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将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力争打造特色优势果业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品种、品质、品牌“三个提升”,实现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

  建设现代果业高标准示范园,改造升级传统栽培模式。按照“省力、优质、高效”的建园标准,集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示范园内应用转化,以点带面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市将打造10处现代果业高标准示范园,到2025年打造50处。将对老劣低效果园进行现代化改造,推广宽行矮密栽培、土壤修复改良、品种优化更新等技术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率先在新建现代示范园上实施有机肥替代工程,提升机械化、智能化水平,逐步实现果品绿色、优质、高效生产。2021年将更新改造低产低效果园2.4万亩,设施大棚栽培面积达到5.5万亩;到2025年,更新改造低产低效果园18万亩,设施大棚栽培果园达到16.9万亩。

  鼓励新品种研发,做好品种选优提纯。建立品种资源圃,加强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做好传统优势品种优选和提纯;建设果树良种资源展示园,做好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保护、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在冬枣方面,提纯复壮“沾冬1号”,推广“沾冬2号”,研发“沾冬3号”;在梨方面,提纯复壮鸭梨,继续推广“新梨7号”“秋月”等,探索免套袋梨芽变优系生产模式;在桃方面,提纯“惠民蜜桃1号”,优选“惠民蜜桃2号”,育繁观赏型桃树。

  开展果园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实施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托管、入股等形式进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经营;结合高标准农田、土壤保育院等项目建设,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装备;支持施用有机肥、菌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和修复,改善果园生产条件,提升农机农艺融合装备水平。2021年发展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1万亩,果业规模化主体经营面积达到2万亩。

  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打造沿黄观光长廊和特色果园观光区。每个县市区打造1—2个精品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全市打造1—3条精品旅游线路;组织以特色花果为主题的节庆文化活动,拓宽生态观光果业发展渠道;利用万亩冬枣园、万亩梨园、万亩桃园等资源优势,在黄河北岸打造沿黄生态高效蜜桃十里观光长廊,南岸打造杏花长廊和滨州黄河百里果业观光长廊特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景观带,建设沾化区下洼镇冬枣核心风景区、海天大道永馆路冬枣采摘长廊、阳信鸭梨核心风景区、惠民大年陈“世(市)外桃源”等一批特色果园观光区;培树十大果业产业强镇、十大电商示范村、百个特色果业示范村,开展乡村特色旅游。

  创新产业模式推动多种利益联结,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果业发展。改革传统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模式,通过创新产业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打造,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典型带动模式。探索“保底订单+生产服务+高价回收”“加工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二次分红”“长期订单+农业保险”利益分配模式,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契约+小农户”模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以合作社开展农超、农社等产销对接,引领小农户对接市场,从而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果业发展轨道。

  根据我市“十四五”期间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市将实现冬枣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阳信梨产业产值突破16亿元、惠民蜜桃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2021年,涉果企业发展到30家,果品总产78万吨,实现枣农增收10%以上、梨农增收12%以上。

责编:李金宗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