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文物守护者丨倾听文物工作者讲述:让文物价值有所活化

··

史彩友

  我叫史彩友,来自荣成市俚岛镇中我岛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是中我岛村文物保护安全员。

  中我岛村在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坚持各项建设与文物保护工作并重,将具有400多年历史、共计97座388间海草房整体原样保护下来,并不断加大保护投入力度,让这具有胶东沿海传统民居特色的“活化石”,不断活化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进而打造出具有古海草房文化魅力的旅游景观带,进一步带动了中我岛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留住海草房,让乡愁文化有所寄托

  中我岛村位于荣成市东部沿海,历史上曾经是抗击倭寇的最前哨。改革开放前,全村拥有耕地240亩,居民130余户300余人。我1986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集体经济为零。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城镇化规模的不断发展,有些村纷纷把原来的旧村拆除盖起楼房。建设和保护这个问题严肃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作为中我岛村的带头人,我也在日夜思考如何改善村民的生活和居住条件。虽然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多少保护历史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但是,我知道这些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房子,里面烙着一代代人的历史生活印记,镌刻着一种深深难以割舍的乡愁。有人给我算了一笔账:中我岛村东临爱莲湾,海洋气候和岸海风景兼有,旧村拆除后,96亩建设用地开发起来,能带来3个多亿的经济收入。但是,我不为这些所动,而是想尽办法把中我岛古老的海草房完整地保留下来,让乡愁有一个安放之处,不能让“乡愁”变成一种“乡痛”。

  留住海草房说起来容易,真的实行起来难度很大。很多老人一辈子就住在海草房里,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搬离故居到别的地方去住,尽管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是这些老人还是想不通。他们说,我们都是快入土的人了,哪也不想去,就想在老住处居住老去。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先做通两委成员的工作,然后再分头去做村里老人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东挪西借,筹措了3700万元,在村西开发建设住宅新区,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然后组织老人到新楼房参观体验,让老人们能亲身感受到楼房居住的好处和方便。同时,我们和村人讲明白,旧的海草房老住处,不是拆毁,而是由村里统一组织由专人进行修缮维护,这样能使很多破陋危房得到很好地保存下来,留给我们的子子孙孙一处怀旧的去处。我们的想法和做法逐渐得到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大家表示愿意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交给村里修缮保护,这样没事的时候也可以经常来看一看。一些年轻时就参军打仗,然后奔赴到全国各地参加新中国建设的人,家里的亲人不在了,老房子也没有人去管理维护,房子逐渐老化有的已经倒塌。我们逐一和他们进行沟通,说明我们的初衷。这些在外的游子得知我们的想法后非常支持,纷纷表示房子由村里进行统一维修管理,他们心目中的乡愁记忆就可以永远保留并传承下去。烈士王振鑑的哥哥随大军南下居住在福建,现在已经接近一百岁了,由于行动不方便,不能回来看看。他表示家族的十几间海草房全部托付给村里。然后我们把修缮后的房子和村里的情况拍成视频发给他看,老人激动地说,看到自己曾经居住生活的地方,保护得这样好,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自己的一段美好乡愁将永远的保存下去,这让自己可以毫无牵挂和遗憾地离去了。

  维护海草房,让建筑技艺有所传承

  留住海草房并不是目的,如何做好维修保护的文章成为当务之急。经过长年累月地风吹雨打,再加上疏于维护修缮,约有80%的房子已是破旧不堪。有的墙体面临倒塌危险,有的房顶海草脱落出现漏风透雨情况。如果再不及时加以维修保护,很多房子就会遭到彻底破坏。为此,我们组成了海草房专业维护修缮队伍,聘请了4名懂得海草房苫盖技艺的老人作技术顾问。对所有的海草房按照传统工艺和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全面维修。

  海草房苫盖技艺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从事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为保护这门传统技艺并得到继承发扬,我们选择对海草房苫盖技艺十分熟练的村民王振业作为重要扶持对象,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经过不懈努力,2016年王振业被批准为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随后我们又选派几名年轻人随王振业学艺,并划拨专门资金经费。目前,海草房苫盖技术在中我岛村得到了真正的继承和发扬。

  用好海草房,让文物价值有所活化

  海草房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物。留住和保护好海草房,最终目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其历史文物的价值,不断活化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以达到记住乡愁、历史教育和提升人们精神文化内涵的目的。

  近几年来,我们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在活化海草房文物的内涵和价值上做文章,打造出独具海草房文化魅力的古村落文化旅游景观带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责编:陶婷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