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人胸怀,大书家境界,大创作意识——著名书法家李一写山“法境三摩”解读

··

儒家胜地山东曲阜石门山摩崖《追和前贤孔尚任咏石门山诗》,道家胜地重庆南山老君洞摩崖《道铭》,佛家胜地山东青州南陀山摩崖《南陀行记》,是为“法境三摩”。三山书丹者,为当代诗人、美术理论家、书法家李一先生。

一、《法境三摩》的大文人胸怀

欣赏“李一写山展”可由三个层面。初步是为其博大的书法气象所笼罩和感染,继之则体味书法艺术与自然环境、文化的交融之美,第三层面是进入三大摩崖的精神世界,领略“法境三摩”诗文思想之奥衍精美。由此三个层面去读解三大摩崖,应是欣赏者的“阅读期待”。

试举两例。当代书家、文人对《道德经》并不陌生,撷其片断入书者亦夥,但李一先生在老君洞摩崖中写刻于道观最大、最陡之石壁的《道铭》,实出人意想之外。《道铭》集《道德经》论道诸语,阐释『道』之博大精深:“象帝之先,万物之奥。冲而不盈,阴阳负抱。惟恍惟惚,不昧不皦。动反用弱,玄通微妙。能成其大,可名于小。上士勤行中士疑,下士闻之惟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后面跋文交待,书家是“夜诵《道德经》,有触于怀。细绎八十一章论道诸语,缀集为铭”。虽为书法内容,极具凝练生动的学术之美。放诸当世文人、书家,试命其由《道德经》中援集数语以影其宦奥,则必引当代耳熟能详诸语,缀集一起则味道全失,难及此之十一。

2017年,李一于重庆南山老君观摩崖书《是谓天地根》

重庆南山老君洞摩崖《是谓天地根》拓片

或是对应于石门山摩崖中的“儒雄”,老君洞摩崖也有二字巨版书丹,取庄子“唯道集虚”句,书“集虚”二字。单字高四米,是迄今世间最大的章草字,镌刻笔画深到可伸进人之半臂。“集虚释证”跋语则阐发“集虚”真意:“心空无物,尘虑尽销,出人入天,神与妙合。”观者嘿然与廓大碑拓相对晤,油然体会同样的境界和情怀,这便是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一大载体所具有的“以心传心”之效。学术的厚度既体现李一写山的大文人胸怀,也是“法境三摩”的神髓。

李一先生十年前出版第一部诗集《变鲁集》,2020年出版《开元室诗草》。依两集所收诗词的气质和水平,置于近现代文人诗人之列亦为名家。他的诗融汇投身美术研究四十多年来的研究精髓与创作感受,更是人生与艺术的纪录。一些学者指出,李一书法创作与当代大多著名书家之间的异同,在于学术含量之多寡甚至有无,同时也在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践行。

2017年,李一书曲阜石门山摩崖

曲阜石门山摩崖拓片

二、“法境三摩”的大书家境界

李一先生五十年来学综各体,近二十年以章草、小楷为最擅长,亦为时代所认识。尚辉先生谈到李一章草创作时说,这“无疑是以其深厚的法书学问为基础的”,“不仅需要词章考据的文字文献学积累,而且他之专一章草也并非止步于章草本原,更在将篆、隶、楷、草融入其中而做更宽广艺术视野的复兴和创造”。三大摩崖问世,将夙昔呈显于纸上章草创作的词章、多体书法的高度,在天地山川之间得到更为弘博的呈现。

文人、书家在古代往往融合为一的身份,在当代已经分裂得泾渭分明,书家蜕化为技术型写手或高校、培训班的教师爷,文人则随着现代学科细化而分流到不同学科领域,以文、史、哲相通为特征的传统文人类型随着启功、王蘧常、沙孟海一代人物的谢世而面临传统断绝的危机。李一先生的学术体系由于传统诗词写作的加入,而成为当代书坛秉持文人底色的少数派之代表人物;他的书法创作,恰是文人与书家角色的复合呈现。

2017年,李一书于重庆南山老君洞摩崖《道铭》

《道铭》拓片

陈振濂先生认为李一摩崖书法“得北朝摩崖石刻之神韵”,“近来书家每于楮笺上做文章而金石之缘未续。今赖法书而得承继,更以写山喻之,足见妙思”,尤其指出“当世书家中能为此者尠”。『法境三摩』,章草、楷书分量平分秋色,章草更具突破意义。三大摩崖中,南陀山摩崖继承北碑,书体为碑刻正路,具体书写又变生新意,散发时代气息;石门山、老君洞以章草书丹,成为迄今首次以章草这一源于帖派的书体所书丹的大型摩崖之作,也突显书家近年书法创作趋向:以碑派筑基,呈现为碑帖融汇而偏于碑之一端。可知,三大摩崖是书家创作层面的成功,更是书家艺术思想实践的成功。

三、“法境三摩”的大创作意识

李一先生说,写山是自己的一个梦想,缘起于三十多年前研究山东北朝摩崖刻经之时,为泰山经石峪、邹城四山摩崖这些出自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书写者僧安道一以石传经的精神所感动,已有效法先贤创作当代摩崖之想。

学者张渝认为:李一摩崖的再一层意义开始显明:学术转向。一种较之于书斋创作更为宏大,也更为深远的历史书写来到了李一笔下。或许,当对李一先生的传统书法研究与传统文人的治学方式有所了解之后,再来看三大摩崖石刻时,便会祛除这样的区别之心。不妨想象,当僧安道一在泰山石岩扇面间挥写《金刚经》时,他的心里和眼中应是已经忘却了眼前石面之大小、质地,而早已物我融合为一,所书字迹已是内心情怀的外化。当他放情于天地、山石之间,一派解衣槃礡的气度,与自然界的一切,高至流云、大至巨峰,下至林树野草,微至山石间鸣虫,可以说,在展厅中、在画册里与读者相对的,已不单纯是书家的书写,而更是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自然与豪迈。

2017年,李一于重庆南山老君洞摩崖书《集虚》

《集虚》拓片

古代摩崖之发生,用意并非是以拓片形式示人。后世随着传拓技术的普及,使摩崖书法在直面游客之外,更多情况下是通过拓片和现代印刷缩本示人并成为习书范本。『李一写山展』的举办,是当代书法家第一次以字迹原大、传统拓制样式与居于现代大都会的文化大众相晤对,这本身已具有将传统融于现代的意义,并且开创一条将书法放到公共空间、成为公共艺术的道路。这与传统上将翰墨作品作为书几赏玩的文人雅兴已经完全拉开距离。『李一写山展』是对当代习以为常的“展厅模式”的一大突破,也为后世如何呈现摩崖书刻艺术作出了成功的探索,有赖于他对“大书法”理念的倡扬和坚守。

2018年,李一书青州南陀山摩崖

青州南陀山摩崖拓片

对李一写山之作,只有与摩崖原作晤对或欣赏原拓,方可悟读深刻。在这样类似细嚼慢咽、呼吸相通的品读中,才更有可能去体会他在书写创作过程中与山川自然的合一的情状。此展的长篇之作,辄具数百公尺之巨,气势博大。稍移目及于字数较少、面积虽大于数张丈二匹宣,但置于山水之间更像是小品之作的刻石,更让人生跨越时间之想。

从书艺实践层面看,摩崖书法并非将书斋内的纸本墨本作倍数放大的结果,这是因为,即便书家专为摩崖而在纸上创作,一旦刻勒上石,效果也必难达到书家预想中的效果。李一先生的三处摩崖巨制,令观者随着观看的时长增加和体悟入深,越发品味到其中蕴涵的书家精神气象。

四、回归“大书法”传统

比书写技法、个人风格高一层者,为书家的健康体魄和充沛诗情;更高一层,则为对书法传统的理解和为江山作记录的书家责任感及情怀,这已属于文化信念层面。此三者递进上升,又互为表里,缺一而难以成就代表时代高度的摩崖壮举。

李一写山是人品艺品的综合呈现:大文人胸怀,大书家境界,大创作意识,—积此三大方面,乃有『法境三摩』。这是因人而成的机缘,更是因时而成的艺术壮举,三大摩崖文、书、刻兼美,是一次成功的现代环境艺术创作,也是李一先生秉持的“大书法”理念的成功实践,更是二十一世纪写在蓝天之下、大自然怀抱的中国书法。(王谦,美术学博士,现供职于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

青州南陀山摩崖场景局部

艺术家简介

李一,1957年生于山东曲阜,美术学博士、美术史论家、书法家。多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艺术研究、刊物编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历任《美术观察》副主编、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术馆学术顾问等。

主要展览有“李一书法展”(中国美术馆,2005年)、“艺舟双楫——李一书法展”(中国美术馆,2013年)、“一以贯之——李一书法展”(浙江美术馆,2015年)、“一元复始——李一书法展”(山东美术馆,2016年)等。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