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过半劳动奖获得者来自“十强”产业

··

大众日报记者 刘一颖

  过半劳动奖获得者来自“十强”产业

  每年发布100项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并给予重奖,大力培养山东“职工院士”

  2021-05-01来源:大众日报 02版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本报通讯员 王世玉 刘晓林

  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50米高空的操作间内,34岁的桥吊司机刘起正有条不紊地操作机器,精准平稳地放置每一个集装箱。“大车对位、小车找钩、吊具起升高度、二次停钩,这四个动作都做到‘一步到位’,就能实现单箱装卸效率提速5%、能耗节省10%,每年可为港口节约成本500万元以上。”这一“行云流水”的操作法,是刘起“创造”的,被命名为“刘起巧吊”员工品牌。

  13年如一日,在师父许振超的培养下,刘起踏实苦干,先后36次参与集装箱装卸生产纪录作业。在全球最大的“马士基埃斯米兰达轮”作业中,刘起和团队以每小时514.7自然箱的船时效率,第九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今年“五一”假期,一如往常,刘起将在岗位上度过。

  从“金牌工人”许振超到“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起,时代在变,但奋斗底色不变。

  “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工作没干好。”最近,刚完成高寒试验总结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吕文芝,已投身高原试验准备中。身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三高试验队队长,他总是更忙碌。“从去年6月开始,我们团队连续在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海拔5200多米的高原、零下40多摄氏度的高寒等极限地区进行试验,目前已完成了5辆车的高原试验,有2辆车正在进行高原试验。”

  “说不辛苦,那是假的。但对发动机研发人员而言,我们特别幸福。因为,我们研发的产品指标最有竞争力。”吕文芝说,在潍柴,职工有创新想法总能获得大力支持,今年潍柴动力还获得“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称号,“有如此优越的工作平台与环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在产业转型升级大潮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劳动者奋斗在“十强”产业一线,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今年我省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评选中,有279个集体及个人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金融服务等“十强”产业,占比50.7%。省总工会生产保护部部长、一级调研员谭博说:“我们将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联合有关部门开展职工创新创效竞赛活动,每年发布100项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并给予重奖,大力培养山东‘职工院士’。”

  作为现代海洋产业的代表,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截至目前,研究院承担国家、省部等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体系构建及业务化应用”等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励150余项。

  “我们正在推进渤海污染治理的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预计今年底完成。”副院长马元庆告诉记者,为做好全省海洋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监测工作,院里职工长期在海上工作。“‘五一’假期,赤潮灾害、水母灾害将进入高发期,我们会在岗位上一起过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山东工人不断用“山东速度”提升“山东标准”。济南变电东路与省道101交叉口的建设工地上,百余名建筑工人十分忙碌。明年8月,这里将耸立起一座地上11层、地下2层的高楼,这就是新建的济南市应急救援储备中心。

  正在施工的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肖衡项目部,刚被评为“山东省工人先锋号”。“非特殊原因,工地24小时不停工,人歇机器不停。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我们要加快速度,早日完工。”肖衡告诉记者,项目部现有成员21名,工作中注重绿色施工,狠抓安全管理,严格质量过程控制,打造“智慧工地”。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贵堂表示,山东工会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深化新时代劳动竞赛,强力打造“齐鲁工匠”品牌,广泛开展企业全员创新和职工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动员广大职工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新活力,踊跃投身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责编:莫元婧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