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丨那些不孤单的“老小孩”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董昊骞 济南报道

  时间好像被打败了。这事发生在济南南部的一家养老院。

  想象中,养老院的老人,年龄大多已经超过80岁,白发、皱纹、脸上的老年斑和颤颤巍巍的行动,都在宣示着时间的力量。但是,总有一些生活的片段里,时间是无效的。比如88岁的杨爷爷中气十足地唱起歌曲的时候;83岁的王奶奶穿上漂亮的长裙向朋友们展示优美舞蹈的时候;以及93岁退伍军人娄爷爷每天起床将被子叠成“豆腐块”的时候。

  这些老人刷新了大众对衰老的认知。热爱生活的老人们,从济南乃至山东各处来到济南十六里河大涧沟西村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部院区(济南善德养老院),他们在这里唱歌、打拳、做手工、写书法……过着幸福快乐的老年生活。正如年近九旬的杨瑞琛爷爷所言“在养老方面,我们都是幼儿园小学生,在这里听‘老师们’的话好好养老,活得精彩,为国家养老事业发挥自己的力量。”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探访济南十六里河大涧沟西村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部院区(济南善德养老院),走近这群高龄宝贝,感受他们不一样的老年生活。

正在作画的杨爷爷

  “极度帅气”的老顽童

  暮春时节的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子洒了进来,88岁的杨瑞琛爷爷从起居室走到一楼宽敞明亮的大厅。

  “哈哈,王老师中午没休息会儿啊?”“姜老师这越来越年轻了!”……

  见人未语三分笑,作为一名退休老教师,杨爷爷的亲和力在整个善德养老院是出了名的。待走出养老院大楼抵达空旷处,杨爷爷咿咿呀呀的歌声和戏声就这么迎着阳光飘洒而来。

  杨爷爷的爱好十分广泛,除了唱歌唱戏,包括运动、手工、书法等都是他喜欢的。活泼的就像一位老顽童,连他的水杯上都写有四个字“极度帅气”。

  事实上,杨爷爷也真的是帅气,尤其帅在那份性格上的洒脱与活泼。

  2015年,杨爷爷因大面积心梗,从死亡线上“溜了一圈”。几个月后,入住了医养结合的济南善德养老院。那时候,他的老伴儿孙玉华奶奶还在世。但孙奶奶因为舍不得离开孩子,又因为心底对养老院始终抵触,终究是选择了回家养老。

  2019年,因为杨爷爷的女儿要去北京照顾自己刚刚生产的女儿,加上杨爷爷一直给老伴儿分享自己在养老院的幸福时光。那年夏天,孙奶奶也住进了这家养老院。刚来的当天,老两口就一起唱歌唱戏,欢乐的气氛感染了整个楼层。在养老院居住时,孙奶奶时常懊悔“这里这么好,我真是来晚了。”

  就在孙奶奶住进养老院不足一个月,养老院举行了金婚庆典,老两口穿上红色的唐装,迎着结婚进行曲走进会场,笑得合不拢嘴。杨爷爷还掏出早已写好的情书,对着孙奶奶再次表白。

杨爷爷推着王爷爷遛弯

  住院时,90多岁的“亲兄弟”担心得睡不着

  (记者:仪首歌 编辑:赵洪栋)

  只不过同年秋天,杨爷爷突发心衰,“多亏了住在这里,就是一次常规检查,护士长说我的血压心率不太正常,立马就叫了大夫过来,大夫一看说情况比较危险,抓紧把我转到了山大二院本部进行治疗。”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杨爷爷直呼是自己是捡了条命回来。“当时用120拉着我,我都已经迷糊了,后来我孩子给我说,为了怕我在车上出意外,都下班的点了,还派了李大夫跟着车。”

  就这样,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杨爷爷在特护病房住了6天后,才被转入普通病房,半个月后他才觉得自己又精神起来。

  就在杨爷爷住院的那段时间,和他同一个房间住了4年的王爷爷担忧不已。“我回来那天,咱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说,‘杨爷爷,你去住院这段时间,王爷爷晚上都不睡觉,他想你啊。听说你今天回来,非要下楼来接你。’”

  杨爷爷所说的王玉斌爷爷生于1926年,比杨爷爷大了7岁。用杨爷爷的话说,“我和王大哥是革命情谊。”

  2015年,杨爷爷先入住善德养老院,没几个月王爷爷也来了。二人在同一间寝室,由于杨爷爷性格外向,爱说爱唱,总是带着王爷爷同他一起唱歌唱戏。“他参加过解放济南战役,是解放济南人民的救星,我很尊重他。”

  王爷爷是胶东人,杨爷爷则是胶东女婿,俩人平时很能聊得来。“我女儿在北京照顾外孙女,他女儿来看他时,就一起看我,对我们都特别好,我女儿特别感谢她王大姐对我的照顾,我心里也很过意不去。”

  今年95岁的王爷爷生活已经无法自理,杨爷爷有时会从护工手里“抢”过王爷爷来,自己推着老哥哥散会步,“他耳朵聋,我就大声和他说些家长,我们就是亲兄弟俩。”

单奶奶和当时还在世的老伴儿在参加养老院举办的金婚仪式前合影(单奶奶供图)

  朝夕相伴,快乐生活

  2019年秋天,杨爷爷从鬼门关走了一圈。2020年疫情期间,孙奶奶也突发心梗,很不幸,她没有扛过去,在那个冬天与世长辞。

  那些天,杨爷爷情绪十分低落,“工作人员怕我情绪不好,都在安慰我,让我想开。”

  如今,孙奶奶去世一年多了,杨爷爷也从悲伤中走了出来,“我现在是怀着报恩的思想,好好活着。”

  事实上,杨爷爷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善德养老院成立的“朝夕相伴俱乐部”中,杨爷爷属于骨干力量。“我们这个俱乐部开了好多小组:健身小组、养生小组、手工小组、模特小组、读书小组……一共9个小组,俱乐部每个月都要举行2次活动,当初取这个名,也是寓意着年轻人是朝阳,老年人是夕阳,让年轻人陪伴着老年人天天相伴在一起快乐生活。”

  恰在记者采访时,赶上了朝夕相伴俱乐部的活动。“我以前一直不喜欢养花,前段时间他们给了个无心梅的花苗,我就顺手栽种到花盆里了,后来天天看它,给它浇牛奶,你们看看,现在长这么好了。”养老院南三区的楼道里,参加园艺小组活动的单思君奶奶端着自己种的小花儿,一脸自豪。

  1937年生人的单奶奶说,自己和老伴儿只有俩儿子,“老头子生前很喜欢女儿,一直遗憾这辈子没有女儿。”所以,单奶奶就将这一盆小小的花儿当成了自己的女儿。

单奶奶介绍自己养的第一朵小花,她把这朵小花当作女儿

  “好,我都听你的”

(记者:仪首歌 编辑:赵洪栋)

  说起来,单奶奶和爱人方业海曾经也是羡煞旁人的恩爱。养老院在2019年七夕举办的金婚庆典上,单奶奶和方爷爷作为13对入住该院的恩爱夫妻,也参加了此次庆典。

  彼时,方爷爷已经没法自己行动,被轮椅推着,单奶奶则当中朗读了写给方爷爷的信:“我俩1958年相识,1961年结婚。1982年,我腰椎骨折卧床3个月,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他精心伺候我,我永记在心……”那一天,方爷爷也换上了火红的唐装,单奶奶则被工作人员画了个精致的妆容,最终拍照时,因方爷爷结肠癌术后转移加老年痴呆,已经无法保证头部和坐在他旁边的单思君奶奶一样直挺,为了拍出一张效果更好的合照,单奶奶伸出左手从后面悄悄拖着老伴儿的头。

  说起入住善德养老院的日期,单奶奶记得清清楚楚:2018年5月21日。这是一个浪漫的日期,仿佛在讲述着两位老人浪漫的故事。

  在前来养老院的前几天,方爷爷因结肠癌术后从沙发摔了下来,家中只有老两口,单奶奶却怎么也抱不动他。“后来折腾半天,才把老头抱到沙发上,第二天起来我浑身疼。”意识到老两口就这么在家里生活,实在不方便,单奶奶决定老两口一起住养老院,“我不可能丢下他自己在养老院里。”单奶奶说,自家附近就有个养老院,但小儿子怎么也不同意,“儿子说去那个养老院考察了,一共住了18个人,不太好,找人打听到这家养老院是济南市最好的,就带我们来了。”

  在养老院里,单奶奶和工作人员一起照顾方爷爷,后期,爷爷有些阿尔茨海默病,经常忘记各种事情,但他始终记得老伴儿。有次,单奶奶回家拿东西,回来时爷爷就抱着她掉眼泪,虽然口齿不太清楚了,奶奶还是知道他在问:“你去哪里了?”

  奶奶告诉自己回家拿东西了,爷爷就说自己一个人害怕。奶奶坐在床边,对爷爷说:“那你听话,这里医生护士护工都很好,你要乖乖吃药,一日三餐按时吃,这样我们都好好的,一起多活几年。以后还能出去走走。”

  躺在床上的爷爷就点头说:“好,我都听你的。”

至今,单奶奶的手机屏保仍是她和老伴儿的合影

  “老头子最后走得很安详,没受罪”

  可惜的是,2020年8月1日,这名做了一辈子军人的方爷爷,在建军节当天去世了。

  其实,爷爷走前,身体已经浮肿很严重了,预示着他生命的走向。单奶奶和孩子们商量后,决定不给老人满身插满管子从而痛苦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作为一名医生,单奶奶清楚地知道,如果给老伴儿全身插满管子抢救,在现代仪器的作用下,方爷爷的生命可能会延长些时日。

  但到底是痛苦地活着,还是平静地离去?

  “我想让他在生前最后的时刻,别受那些痛苦,给老头子保留最后的尊严,让他安详地离开人世,而不是痛苦。”单奶奶说,善德养老院也是推行这种安宁疗护的,这种方法就是让即将走向生命终点的老人,通过止痛、心理抚慰等护理减轻疾病症状,让老人安宁平和地走向生命终点。

  虽然很多人迫于压力或思想并不认同这种观念,但单奶奶一家还是决定让老人有尊严地离开。

  事实也证明,单奶奶一家做法是正确的。“老头子最后走得很安详,没受罪。”

  可即便这样,单奶奶也失落了很久。“那时候,我们这个南三区的肖护士长就过来,我们娘俩抱在一起,她安慰我说不要哭。”

  经过工作人员的安慰,以及时间的作用,单奶奶最终从悲痛中走出。但她不愿搬离当初的房间,奶奶左手边的床铺从躺着方爷爷变成了空床,“但我总觉得,有时候老头子就躺在旁边的床上。好像我一说话,他还在回应我。”单奶奶说,她想一直守着这个“小家”。

  单奶奶很喜欢讲述她和老伴儿的故事,甚至连手机屏幕,也是她和老伴儿的合影,那是一张俩人去三亚旅游时的照片,碧海蓝天下,两位老人手牵着手,笑容灿若天边的阳光。

娄爷爷和老伴儿接受采访

  陪你立黄昏

  在善德养老院养护南三区,还住着一对儿老夫妻,93岁的娄茂峩爷爷和87岁的李尊力奶奶。

  娄爷爷是退伍军人,虽然现在年逾九旬,仍然保留着每天把被子叠成“豆腐块”的习惯。老两口还有个习惯,羡煞旁人:每天散步,坚持了60多年。

  “俩老人风雨无阻,每天都去。”养护南三区护士长肖天辉说,每天15时左右,养老院都会出现这样温情的一幕:娄爷爷一只手背在身后,另一手拄着拐杖缓缓地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使用助行器缓慢行走的李奶奶,两人走走停停,一边欣赏着周围景色,一边开心地交流着。

  这一坚持,就是60多年,无论春夏秋冬,年岁更替。每每看到老两口的背影总是让人不禁艳羡——有人陪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别看爷爷年轻时是军人,但刚强的他也特别细心。由于李奶奶腿脚略有不便,每次上下电梯时,爷爷都会体贴地为李奶奶挡住已经延迟关闭的电梯门。奶奶的听力也不太好,加上又是四川人,有些事情不好与工作人员交流,娄爷爷总是不厌其烦地充当“传话筒”的角色。

  “李奶奶生活上、心理上都非常依赖娄爷爷,有段时间娄爷爷因心脏问题住进了医养区,虽然近在咫尺,李奶奶每天都能前往医养区看望老伴。”肖护士长说,没有娄爷爷陪伴的日子虽然短暂,李奶奶仍然显得魂不守舍,工作人员每天给老人宽心安慰,李奶奶才能露出欣慰的笑容。

专心做手工的单奶奶

  人生与爱,轮回之间

  在善德养老院大厅前的台子上,一名五六十岁的女儿搀扶着七八十岁的母亲从轮椅上站起来,练习行走。

  老奶奶艰难地站着,随时可能摔倒,女儿在她后面,双手从母亲的腋下穿过,托住母亲的双肩,口里说着:“妈,你能走,再大胆一点,走一步。”

  母亲在这样的鼓励下微微后仰着头,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挪着。偶尔,也能快走两三步,但是那样的话两人又要一起前倾,女儿就得抓紧母亲……

  儿时学习走路,妈妈总会在一旁搀扶,告诉孩子大胆一点,往前迈步。也许,人生与爱,轮回之间。

  曾几何时,年长已经不再是人们求之不得的幸运,尽管在过去,这意味着德高望重。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自嘲“老了”以及“保温杯里泡枸杞”,背后则是对“衰老”的恐慌。

  衰老不仅是长出皱纹,越来越迟缓的身体反应和越吃越多的药,它更是一次身份角色的重新定位。在生活里,父母从供给者变成依赖者。在社会中,他们离开工作岗位,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话语权。

  但在济南南部的这家养老院,老人们不仅仅和老伴儿快乐生活,还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他们“报团取暖”,一起打太极、一起唱戏曲、一起散步看日落……

  正如杨爷爷所说“在养老方面,我们是幼儿园的小学生。”

  人老了,好像真的是回到了小孩儿阶段:吃饭时,护理员将饭菜端到桌前;用饭前,患糖尿病的老人找到护士注射胰岛素;失能失智老人则要等着工作人员将饭喂到嘴巴里……好像孩子小时候,等待着家长的喂食。

  以往,人们对养老院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对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也有着不一样的观感,仿佛这是一群没有孩子赡养的老人。但其实,这群住在养老院的“老小孩”用生活的点点滴滴告诉我们,衰老并不可怕,“老小孩”也不孤单。

  天空渐渐暗下去,老人们在晚上八九点钟也都渐渐休息。带着快乐,爷爷奶奶们酣然入梦,嘴角笑成了窗外的弯月亮。

责编:于琳琳
审签:冯世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