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应急管理部答海报新闻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海报新闻记者就应急管理部将如何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公民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等问题进行提问。
“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参与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共同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回应称,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应急管理部在这方面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不断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国新办发布会现场 刘健 摄影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 徐想 摄影
申展利一一介绍了应急管理部在此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首先,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我们通过新闻媒体、应急科普体验馆、科普宣教基地等渠道,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消防日这些重要时间节点,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的知识和灾害防范应对技能。
其次,依靠人民群众来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夯实群防群治的社会根基。目前全国灾害信息员有80多万,这些灾害信息员在灾害防范应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去年,在湖北恩施有一个叫马者村的地方发生了山体滑坡,而且这次滑坡是当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滑坡,但是没有一个人伤亡。”她举例称,当地的灾害信息员发现险情,并且第一时间报告,附近的村民及时接到预警,安全有序撤离。
第三,强化灾害应急准备,提高公众应急能力。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并且编制通俗易懂的应急指南,方便群众使用。鼓励各单位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逃生避险的设备,推广使用家庭应急包。指导各地利用公园、广场、学校等设施,建成一批避难场所。还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人民群众防灾避险的能力和自救互救的技能。
最后,提升基层减灾能力,打牢防灾减灾基层的基础。在偏远地区,我们利用互联网、应急广播、大喇叭等手段,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示范县创建工作。提高基层的应急救援能力,培育和规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从事防灾减灾救灾的社会应急力量有1700多支,应急志愿者有60多万人。
记者了解到,5月8日-14日是今年的防灾减灾宣传周。申展利告诉海报新闻,今年重点普及洪涝、台风、地震、森林草原火灾这些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并且,聚焦城乡社区、学校、医院、福利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还有建筑工地、旅游景区、机场码头、城镇燃气、地下管网这些重要工程设施,进行风险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还要组织开展包括灾害预警、应急指挥、人员疏散和搜救,还有伤员救助等内容的应急演练,提高社会公众的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