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兰仙:夹小包袱的抗日大嫂

··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这是冀鲁边区妇女救国总会主任崔兰仙在1935年写下的抗日爱国诗篇。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崔兰仙丢下两岁的女儿,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从事抗日工作,成为我党创建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青年骨干。

5月9日,崔兰仙烈士骨灰迁葬乐陵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仪式举行,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先烈革命精神。

崔兰仙,现河北省盐山县千童镇人,抗战时期,属乐陵县旧县镇。生于1915年。1935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爆发后,崔兰仙毅然冲破家庭的束缚,走上抗日第一线。为适应斗争环境,崔兰仙带头改变学生发型,穿上农村妇女的大襟衣裳。

在崔兰仙的努力下,冀鲁边区村村建起了妇救会。边区妇女送夫送子参军,救护伤员,生产支前,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抗日热情十分高涨。1938年底,崔兰仙当选冀鲁边区妇女救国总会主任。不久,她又先后指导组建了盐山、庆云、乐陵、沧县等县的妇女救国会,发动组织妇女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她还筹办了边区第一份妇女刊物——《妇女解放》月刊,指导妇女工作的开展。

烽火中的亲情,不像和平年代能安逸相守。崔兰仙的小包袱里,经常裹着一双小孩的鞋子,是她亲手给女儿景云做的。

1942年6月9日,日军开始对冀鲁边区进行规模空前的、残酷的大“扫荡”,崔兰仙所在的部队在东光县刘大瓮村遭敌人包围,她子弹耗尽、身负重伤。敌人围上来要俘虏她,她一口咬住日军队长的手,敌人恼羞成怒,端起刺刀向她的腹部连刺数刀,崔兰仙献出了她27岁年轻的生命。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