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武城县36处农村绿色公墓建成投用 打造绿色殡葬“民心工程”
··
近年来,武城县用心走好群众路线,将惠民利民作为殡葬改革工作立足点和出发点,以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用得好”为具体标尺,倾力打造绿色殡葬“民心工程”。截至目前,该县第一批、第二批共36处农村绿色公墓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迁移坟墓达3000多座,绿色殡葬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全域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殡葬改革模式全面推开。武城县在第一批绿色公墓建设试点工作中,成功破解了土地、资金、观念三大制约难题,扎实推进了绿色殡葬改革。并在第二批绿色公墓建设中,成功争取到群众的大力支持,让绿色公墓建设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在全省平原地区趟出了一条绿色公墓建设的新路子。
坚持试点先行 让群众“看得见”
该县高标准打造第一批14处绿色公墓试点,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公墓区倾力打造绿色园林式墓地,统筹规划好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配齐集中焚烧炉、管理用房等附属设施,公墓主道及周边设置绿化隔离林带,墓区内做到见缝插花、立体布绿,打造庄严肃穆、清新优美的祭祀环境。同时,采取灵活多样安葬方式,赢得群众认可。四女寺镇卧虎庄村,二代以内的全部迁入公墓,其余采取分姓氏建设瞻仰墙的形式,全村12个家族修建了12块瞻仰墙,瞻仰12个家族的先人,便于后人追思。武城镇户王庄村公墓,满足群众生前做邻居,逝后亦相邻的意愿,促进了邻里和谐。肖邢王庄村公墓将墓园划分为14个家族“庭院”,一个家族葬在一个“庭院”,使群众更能接受。
深入宣传发动,让群众“听得懂”
以首批绿色公墓试点村为突破口,该县通过组织群众参观、试点村民现身说法、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等措施,将政策说细讲透,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老城镇南街村绿色公墓刚刚建成,该村党员干部就带头将60余座老坟全部迁到新公墓,在此带动下,南街村群众纷纷主动迁入。四女寺镇卜官屯村村民发自内心拥护公墓建设,建设伊始,村民就纷纷捐款20多万元,并自发撰写墓志,拥护公墓建设。鲁权屯镇张郭秦村公墓一期刚刚建成墓穴450个,村民纷纷主动迁入,仅清明节期间就迁入坟墓420个。群众建设公墓意愿强烈,四女寺镇村民更是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在自己村庄建设绿色公墓。随着绿色公墓不断投入使用,过去散布坟墓的小块地变为成片的大块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为实现土地流转、助力群众增收提供了便利条件。
健全保障措施,让群众“用得好”
该县还探索村级公墓管护方式,建立专人管护机制,签订管护协议,确保每村至少配备1名专业管理员,切实做好公墓的日常管理维护。免费为困难群众提供从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到骨灰寄存等的“一条龙”服务,让困难群众不花一分钱办好“身后事”。公墓的合法规范是保障长久发展的前提,武城县实行部门联动,由民政局牵头,会同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局和相关镇街,严格按照公墓管理办法,完善公墓审批手续,确保公墓建设合法,管理规范,群众满意。(通讯员 张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