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有泥心中有梦!这些大学毕业生扎根基层演绎精彩

··

  让青春在基层绽放,正成为越来越多走出大学校园的年轻人的选择。他们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发光发热,在西部大漠、雪域高原、田间地头,大展身手,把从校园中得来的知识带到最需要的地方,带到实践一线,用脚踏实地的奋斗书写着精彩人生。

  扎根西部的石油人魏鹏飞:到基层去,是一个好选择

  “吾心已向西部去,休言大漠多苍茫。”时隔近一年,再看自己当时写下的诗,魏鹏飞依然心潮澎湃。

  2020年7月,在即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之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118名毕业生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肯定了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收到回信后,我很激动,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扎根边疆、矢志奋斗的决心和信心。”118名毕业生之一的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魏鹏飞说。

  如今,这118名毕业生正奋战在新疆基层岗位上,在一线绽放多彩的青春。

  怀揣报国之志,伴着戈壁风沙,在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工程技术室工作的魏鹏飞,来到了位于南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塔里木乡的油田现场。在这里,他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基层工作,艰苦少不了。魏鹏飞每天都要跟随巡井师傅们挤在皮卡车厢内,奔驰在颠簸的路上,认真记下抽油机的每一个参数。“冬天有时为了多巡一口井,我们顾不上吃饭,顶着寒风在戈壁滩上奔波,现在已经能在漆黑的夜色下精准定位自己负责的每口井。”魏鹏飞说。许多个夜晚,魏鹏飞跟着技术员踩着冰冷湿滑的油泥,在钻台上对每一个工况、每一次起下钻严格把关,即使自己身上油迹斑斑,也要先把钻台收拾干净。

  日复一日的坚守中,魏鹏飞看到的是无数石油人凭借一份执着与责任,在这里默默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铮铮誓言。基层工作让他多了几分韧劲,他说:“我将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像胡杨一样扎根祖国西部基层。”

  在新疆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让魏鹏飞见证了西部地区发展的“中国速度”,也认识到人才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感受到西部地区对于人才的渴望和重视。他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扎根西部、建设西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他常跟师弟师妹们说:“到基层去,是一个好选择。虽然可能会吃苦,但成长非常快,这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

  复旦大学博士周峰:如果要做出一些改变,就该去基层

  在基层工作三年半的上海人周峰,也已大展身手——他现在是宝鸡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读博期间,周峰每天都能看到全国各地的患者涌向这里寻求治疗。“如果要做出一些改变,就该去基层,去西部,那里才是我们基础医疗的根子。”周峰说。

(图中左三为周峰)

  毕业后,他放弃了留院的机会,到了此前完全不熟悉的陕西宝鸡。

  在基层,周峰拿出了做科研的劲头,花了3个月,查阅大量本地病史,深入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写了一本7万字的调研报告,把宝鸡全市的医疗短板和需求都理顺。在母校老师帮助下,他从学习目标、时间、内容等方面,细致制定妇产科、儿科、康复科等医生培养计划。3年来,累计70余名宝鸡医护前往复旦大学各大附属医院进修,将新技术、新项目和新理念带回了西部。

  “不管是在哪里的医院,我们都是临床医生。我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病人。”周峰脸上带着亲和的笑意。

  清华博士王政:奋斗在雪域高原

  201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王政,正在雪域高原奋斗。

  刚毕业,他就主动选择到西藏基层工作。一去,就碰上了西藏寒冷的冬天。熬过二十多个没水没暖气的深夜,他才敢说适应了高原的生活。

  工作之初,王政经常听到这些问题:这牛几个月大了?这母羊还能生吗?这块地青稞能收多少斤?王政知道,这不是询问,这是考试。他做文献综述, 做技术路径分析,研究青稞种植、饲草加工、牛羊育肥。王政捉过猪、嚼过草、尝过饲料。群众慢慢觉得这个干部还不错,还能干事。现在,王政当上了拉萨市林周县江热夏乡人民政府乡长。

  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李康灵:我要回馈家乡,这是我的初心

  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李康灵,则选择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去扶贫。

  他出生于四川南充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李康灵从贫困中走出,读完了大学,又回到了山窝窝里头。“我要回馈家乡,这是我的初心。”

  李康灵做扶贫工作,可是个“狠角色”。他主动请缨到千里之外的大凉山援彝,工作中,他发现个别地方基层干部敷衍应付,弄虚作假。于是,李康灵当了回暗访者,协助组建州暗访组。3年多来,不论严寒酷暑,不惧山高路险,不管舟车劳顿,他坚持带队暗访,走遍凉山州11个脱贫县所有乡镇、1072个贫困村。

  李康灵,成了凉山部分不作为基层干部眼中的“恶人”,也成了彝族同胞心里的“亲人”。“我更愿意把自己比作一条小小的蚯蚓,在基层大地松穷土、啃穷根,努力耕耘。”

  返乡创业大学生曹有忠:村里第一个搞电商开淘宝店的新农民

  在山东聊城耿店村,“85后”曹有忠,是从耿店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也是大伙儿公认的有经济头脑的“棚二代”。

  大学毕业后,长沙、北京、济南,兜兜转转,曹有忠最终决定回家种棚。他是村里第一个搞电商开淘宝店的新农民,也是村里蔬菜水果种植面积最多的种植户。50亩梨园、11个葡萄工棚、6个尖椒大棚,哪年哪月哪日种的什么作物,他记得清清楚楚。今年上半年,他在网上仅忙活了半个月,就销售了3万斤西红柿,发了7000多个订单。

  “说到底,家里种地能挣到钱!”曹有忠说,跟他同一时期回来的年轻人差不多有十几个,其中包括耿付超、耿付兴兄弟俩。“他俩之前一个做水果生意,一个在杭州的汽车公司上班,返乡后俩人分别承包了5个大棚,今年挣了有十几万。”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耿店村共有86名年轻人先后返乡,“70后”“80后”“90后”占了近九成。

  社区书记王婧:平凡岗位见证不平凡

  2018年1月,31岁的王婧到辽源路街道佳木斯社区任职,成为青岛市市北区最年轻的社区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带着青春活力与专业知识,怀着梦想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居民的生活中,三年来,她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使命,用无私奉献书写着无悔青春。

  社区工作,琐碎繁杂,看起来件件都是小事,却又关系着家家户户的幸福生活。从深圳回到社区工作的王婧,干劲满满,为了深入了解居民所需,她积极走进每户居民家中,倾听群众心声。说到社区里的人和事,“李大爷、刘阿姨、谁谁家小孩儿……”就像自己家人一样被王婧时长挂在嘴边。

  据了解,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王婧先后为社区13个楼院铺设了污水管道,1176户受益;为8个楼院进行了包括墙体保温在内的楼院改造,520户居民收益;还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安装防盗窗、安装健身器材等,确保辖区内居民受益。

  “我想,居民家庭的幸福感就是我在社区工作的成就感。为居民打造‘和谐幸福’之家,这就是我的初心。”这位80后年轻书记眼神里充满了坚定。

  她在佳木斯社区任职期间,社区先后被评为2019年青岛市绿色社区、2019年创建五好关工委达标单位、2020年青岛市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最美志愿服务社区”、2020年青岛市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个人被评为2018年度市北区优秀共产党员。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对于满腔热血的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正是最好的选择!在这里,多的是大展拳脚的机会,面对的是热情亲切的群众,加的是实干笃行的精气神,磨砺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就让多彩的青春在一线竞相绽放。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孙翔 综合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大众网·海报新闻等)

  

责编:李云霞
审签:丁厚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