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滨海区:乡村振兴路上初心闪耀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程世洋 通讯员 王春旭 潍坊报道
走进绿意盎然的郭李央村,绿叶白墙搭配灰街小巷,给人一份宁静和闲适。2020年建成投用的郭李大院,青瓦白墙、小桥流水,不少外地游客驱车前来“打卡”,吃一口郭李焦饼,尝一口深井甜水,感受一下田园风情。“我们借助将军故居、北大洼第一口甜水井、老磨坊等文化资源以及周边特色种植园,引入400余万元资金,建设郭李大院和郭李民俗馆,逐步将村庄打造成一个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研学教育、采摘民宿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把村庄建成景区,让乡愁变成‘卖点’。”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郭李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怀明说。
处在这美丽的田园,数以万计的潍坊滨海人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满怀为民初心奋进前行。回想当年,这里还是红色“渤海走廊”的西半区,无数的铁血英雄流血流汗,为抗战输送黄金、物资,燃烧着熊熊的抗日烽火。
近年来,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力迸发,广大党员干部一颗初心永向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与群众心相连,共同奏响一曲乡村振兴的澎湃乐章。
特色农业“种”出好日子
从空中俯瞰,几百亩的果园格外壮观,一棵棵果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说起这片果园的主人,却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党员。
2018年,为响应潍坊滨海区“村企联建”行动,潍坊强源化工有限公司对周疃四村进行联建帮扶。作为强源化工董事长的袁景海,把盈利良好的企业交给儿女打理,自己回村种起了果园。“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用行动来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社会,带动乡亲们富起来。”袁景海说。
简单的一句话,体现的是一名老党员的觉悟。在盐碱地上种果树没有经验可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出去考察学习,边试边建,投资2000万元成立了果蔬种植合作社,在600亩土地上种植了苹果、葡萄。袁景海说:“去年结了5万斤左右的苹果,今年预计能结60万斤,明年大部分树能进入盛果期,估计产量在三百五六十万斤。”
果树丰收,不仅果园有收益,也给周边的村民带来了收益。在这里打工几年的周疃四村村民袁春平告诉笔者:“说实话工资待遇确实是不低,一个月5000多块钱,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条件,我也干得非常有劲。”
随着果园规模化发展,袁景海又开始建设冷藏厂、纸箱厂,为村里建起一整条产业链,带动200多人就业。此外,还拿出部分收益给村里,帮扶困难群众。
袁景海给自家苹果起了个好听又响亮的名字——“滨海红”。他说,“让大家伙吃着红苹果,过上好日子。”
在一群有着强烈为民情怀的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盐碱地上瓜果飘香、花香四溢。周疃村有了苹果、葡萄,南陈村有了桃子,北辛庄村有了西瓜,还有火龙果、盐碱玫瑰等等,一棵棵、一株株瓜果苗木在这里扎根、开花、结果。
特色种植鼓起了村民的腰包,也坚定了村民的信心。大家洼街道双河村8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袁训杰,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2019年投身智慧化农业园区建设,现已建起高标准智能化温室大棚9座,带动了周边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潍坊滨海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特色种植,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项目盘活乡村资源,催生农村产业振兴新业态。目前,潍坊滨海区农产品种植主体数量迅速增加,共有6家农业龙头企业、3家普通企业、7家合作社、26家家庭农场、97家种植大户,葡萄、西瓜、苹果、桃等种植总面积达到2600亩以上。
乡村旧颜“换”上新面貌
位于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的孟家庄子村,是全国文明村。走进该村,红瓦白墙、硬化路面,随处可见的文明礼仪宣传牌,一幅幅印有“传统文化”的彩色墙绘,无不传递着文明和谐的气息。
“这几年村里变化大得很呢,以前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土路,遇到下雨天房子漏雨,走路满身是泥。自从搞了美丽乡村建设,盖了新房,修了新路,栽上了花草树木,还建起了文化广场,村子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美。”说起村子的变化,孟家庄子村村民孟凡亮一个劲竖大拇指点赞。
乡村巨变的背后是村两委班子的奉献和付出。孟家庄子村从健全制度机制入手,狠抓班子建设,积极培养村级后备力量,夯实基层人才基础,切实提高群众办事效率。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成为村两委成员的共识。这不仅增强了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向心力,也激活了村内全体党员的“红色细胞”,用实际行动奉献自己的力量,建设美丽乡村。
如今面对焕然一新的家乡,孟家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孟庆森满是欣慰,“身为党员,能多为村里干实事,让老百姓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再苦再累也是甜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相距不远的郭李央村也是风景如画,绿植装点全村,月季、牡丹、芍药、碧桃、木槿等随处可见,并有树龄达近百年树木7棵,绿化面积占村庄面积50%以上。几百亩大规模连片的农田带和多种类型的经济果林与蔬菜园区,以及独具北方村庄特色的乡村民居,让游客领略到美丽的自然田园风光。
据了解,潍坊滨海区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对全区40个整治村,在环境卫生、农厕改造、排水治理、村容村貌、村庄规划、农业环境、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文明文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巾帼美家行动等方面进行重点提升。截至目前,全区2个街道50个村生活垃圾集运处置体系纳入率达到100%,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完成总量的56%,24个需实施户户通村全部实现村庄道路硬化,美丽庭院示范户建成率为12.23%。
红色基因“嵌”入振兴路
在大家洼街道石桥村,渤海走廊滨海革命纪念馆自建馆以来,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客人。抗日英雄朱剑秋的后人朱树峰说:“不为别的,作为红色后人,有必要把先辈们当年的抗日英雄事迹挖掘出来,让后人铭记这段红色历史,也可以教育激励后人。”
红色基因融入潍坊滨海人血脉。潍坊滨海区作为红色“渤海走廊”的西半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建设滨海区党性教育基地、南陈村红色历史展馆、七里庄红色纪念馆、清东红色文化展馆等红色展馆,用“红色纽带”圈出村企振兴的“同心圆”,蹚出一条“滨海特色”乡村振兴路。
潍坊滨海区积极探索实施“村企联建”模式,围绕建强一个“好班子”,推动50家联建企业与村居共同组建非建制性联合党支部,以党组织的互通互联引领村居企业的融合发展。
大家洼街道郭李央村与红景轩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结对,利用村内废旧厂房,融合当地文化元素,依托郭李央村自身绿化特色、杨怀庆将军故居红色文化及周边果蔬园种植项目等资源,大力发展集红色教育、生态观光、餐饮民宿、农耕体验、健康养生于一体的旅游项目,打造形成文化产业集群。
紧邻白浪河的央子街道崔家央子村,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但是受土地盐碱化影响,大量土地闲置,如何变废为宝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最大难题。“村企联建”开展后,崔家央子村与滨海旅游集团展开合作,共同投资规划建设集水上运动、休闲垂钓、民宿、采摘等于一体的白浪之星田园综合体,成为白浪河畔一颗耀眼的明珠。
“一村一项目”率达到100%,景海果业、盐碱地玫瑰种植、乐享滨海电商平台、郭李大院等项目初见成效,乡村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截至目前,潍坊滨海区50个村居年集体经济收入有42个过100万元,所有村居全部超过20万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潍坊滨海区具有悠久的渔盐文化历史,同时也是红色“渤海走廊”策源地,深厚的文化根基和丰富的红色资源铸就了滨海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的文化之“魂”,引领着滨海人民紧紧跟党走、振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