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办实事”我们这么干丨企业盼什么,我们干什么
··
全市“学党史、办实事”服务发展视频现场推进会提出,政府与企业要成为携手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合力创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瞄准行业“卡脖子”难题,威海市科技局把链条思维融入到服务企业工作中,通过开展更加精准有效的配套对接,拓展产业生态圈,提升企业竞争力;关注要素供给,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把着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作为“头号任务”,护航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针对企业发展环境,威海市中级法院既严抓监管也注重服务,把企业获得感作为衡量自身工作成效的标准……会上,各单位介绍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的阶段性成效,交流经验、查找不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威海市科技局:“一企一策”解决企业个性问题
“创新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阻力?”“政策是否理解透彻?”……瞄准企业的问题,威海市科技局建立了主动联系精准服务机制,开展以“送政策、送信息、送人才、送技术,听需求、听问题、听意见、听智慧”为主要内容的“四送四听”活动,并组织以政策推介、技术对接为主的精准服务“火花”行动,“一企一策”解决企业个性问题。
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则是很多企业的共性问题。在威海市科技局的协调下,润辉生物等4家企业通过研发项目组成“创新链”,协同攻关科技难题,并成功获批省重大专项1700万资金支持,随着项目成果顺利转化,推动海带综合利用率从30%增至90%,附加值提高30倍以上。
海带产业创新链的故事仅仅是市科技局帮助企业破解行业共性难题的一个缩影。威海市科技局还通过梳理131项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并组织攻关,帮助企业争取省级以上项目300多项、支持资金2.5亿元,推动企业开展重大研发项目530多项,建立创新平台93个,大大提高了我市企业创新水平。
此外,威海市科技局实施推进139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企业开展“链条式”全面创新,今年已完成投资8.5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5%,同比增长50%。
着眼产业发展,威海市科技局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针对产业发展堵点、难点、薄弱点“对症下药”,“无中生有”补足产业短板问题。
据了解,威海海产品加工产业前处理工序80%左右依赖人工,用工难、用工荒问题突出。为此,威海市科技局实施海洋冷链食品加工产业“机器换人”工程,整合12家研发、生产单位,开展11项自动化设备设计,实现5个人工替代场景应用,1条视觉引导机器人生产线可节省30-40人,冰场远程智能搬运项目为企业减少90%搬运工人。
中韩创新大赛引进的富投迈公司落户综保区,预计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8000万美元——这是我市大力开展科技型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用好中韩创新大赛、中日创新大会等高端渠道的一个“硕果”。目前,威海已成功招引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等4个高端创新平台,及3D视觉在线检测设备、智能控制自动化改造设备等7个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已开工5家、投产2家。
在发挥“1+4+N”高端创新平台体系作用方面,威海市科技局今年持续发力,目前已开展院所企业“双走进”活动43次,引进(合作)团队7个,申请专利36项,开展科研项目96项,培育孵化企业23家,服务企业379家。
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把破解土地要素制约作为“头号任务”
“在破解土地要素制约中,我市先后出台先租后让、弹性年期、70%地价、边角地等20余项优惠政策……”近日,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巡回”宣讲团再次走进区市,开展土地要素保障政策专题宣讲,详细介绍近年和土地要素保障“沾边儿”的政策变化和政策要求,将项目从产生用地需求到最终落地的全流程、全链条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今年以来,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把破解土地要素制约作为“头号任务”,聚焦政策变化,开展“面对面”培训,献计基层。目前已在6个区市、开发区完成宣讲,包括各区市政府班子成员、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内的1000余人参加,现场解答基层疑惑80余项,打通了土地政策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要想破解土地要素制约,“一线”的同志得带头先“吃透”政策。在“巡回”宣讲前,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历时一个多月的筹备,形成了1篇《土地要素保障政策宣讲材料》、1个“项目用地合规性智能辅助查询平台”、1本《全市闲置和批而未供土地资源手册》、1套《土地要素保障政策法规汇编》)四个“硕果”,并召开了全市土地要素保障专题会议,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培训土地要素保障的“行家里手”。
在“学党史、办实事”中,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不断流程再造,勇闯“新路”。工程测绘是每个建设项目绕不开的“话题”,针对企业在项目竣工验收测绘中存在的多次测绘、成果无法互认等困难,威海率全省之先,围绕“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的目标,打造了“多测合一”新模式,将原来需要分别实施的房产测绘、人防测绘等8个事项,变为1个综合测绘事项,实现“8变1”,时间缩短50%以上,成本降低超20%。
此外,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的还有不动产登记,在工作日益规范高效的基础上,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力推行“不动产登记+金融”改革,研发“不动产抵押登记网上申报系统”,将登记大厅“下沉”到金融机构网点,企业可直接在金融网点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跑腿次数“3变0”,时间“3缩1”。
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结案率、平均办案用时均位居全省第三位
企业经营遇纠纷怎么办?如何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执法办案相结合,发挥审判职能,保障和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法院共办结各类案件2.5万件,结案率、平均办案用时等均位居全省第3位。
为不断降低企业诉讼成本,威海市法院加快执法办案速度,建成网上网下诉讼服务体系,当事人足不出户、8小时之外即可立案打官司,申请立案3天内审核率全省最高。同时,建立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审判模式,深化执行联动,涉企案件平均35天审结,共执结1875件,执行到位金额11.1亿元,助企快速回笼资金。
近日,威海市法院运用“庭外重组+庭内重整”促成负债7亿元的威海屹东房地产公司“涅槃重生”,一时在业内传颂这是威海市法院创新破产审判制度、促进企业新陈代谢的有力举措。威海市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们不断加大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破产审判力度,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让判决更有力度。
铁拳出击下,执法也有温度。为最大限度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威海市法院强化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的办案意识,依法审慎适用强制措施,严禁超范围、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时也尽可能采取“活封”和“放水养鱼”等方式。威海市法院工作人员介绍,近期,法院在执行某海洋生物高科技公司1300万元股权案中,耐心促成双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让企业恢复正常经营。
4月1日,威海市法院拓展了一项工作创举——在全省率先实行部分金融案件集中管辖,将高新区、经开区金融、信用卡纠纷指定环翠法院审理,并与金融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目前已审结案件187件,平均办案天数13.3天,被省高院要求在全省推广。
为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威海市法院主动“向前一步”,开展“企业涉诉案件大调研”“走访企业服务发展”活动,在调研“双百”涉诉情况基础上,对全市所有涉诉企业1.6万件案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两级法院“一把手”带头走访重点项目企业,5月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6件。
■记者手记
企业需求就是工作方向
“学党史、办实事”服务发展视频现场推进会提出,要始终把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作为党委政府的努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要总是“我觉得如何”,而是要看“企业体验如何”,把服务企业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一言以蔽之,企业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如何才能摸清企业需求,不妨借鉴“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平台优化整合的经验做法,对现有各类为企服务平台和力量进行优化整合,将广大中小微企业纳入其中,建立完善高效运行的企业诉求解决机制。此外,威海市科技局建立的主动联系精准服务机制、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启的“巡回”宣讲模式、威海市法院开展的“企业涉诉案件大调研”“走访企业服务发展”活动等,都是“向前一步”摸清需求的生动探索。
企业需求就是工作方向,企业家满意就是工作标准。找准方向只是第一步,之后还得用真情实意靠上前去,用精准服务化解困扰,用长效机制防范同类问题,在更高层次上为企业解难题、促发展,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比学赶超的实际行动。(Hi威海客户端记者 于淑仪/文 朱春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