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深下去、想明白 青岛高质量发展加速再出发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海青平 青岛报道
改革开放四十年,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一直走在发展的前列;进入新世纪,青岛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可感可得;刚刚过去的“十三五”,青岛经济社会建设同样取得不俗成就,但在同样向前奔跑的城市中,青岛却渐渐被原本落在后面的城市追上,甚至反超,原因何在?发展大势下,城市间、区域间的你追我赶,不仅“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处在发展的时代,面对放缓的脚步,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让青岛主动找对标、补不足,青岛关键少数“走出去”“深下去”“想明白”,刚刚过去的两周,可能对今年乃至今后几年青岛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5月9日至12日,青岛派出大规模党政考察团,由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带队远赴成都、深圳两市“走出去”学习考察,这既是一次开阔视野、提升境界之行,更是一次对标对表、加压奋进之旅。
——从5月16日开始,考察归来后,青岛市紧接着组织大规模观摩团“深下去”,在两天半时间内,同样由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带队,由市领导和各区市、功能区、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观摩团,实地观摩了全市10个区市和4个功能区的30个重点项目,包含青岛各大部门、各大区市“一把手”在内的“观摩团”“督战团”全部到场、全程参与。边走、边看,边议论、边思考,既对比学习,又相互激励,比学赶帮。
——5月18日下午,在结束了项目观摩后,青岛旋即举行全市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动员会暨“项目落地年”观摩总结会,对赴成都、深圳考察学习和此次项目观摩情况进行交流总结,对标先进找差距、勇于担当抓落实,在“想明白”的基础上动员全市上下转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动员大会上,赵豪志对标深圳、成都、杭州等国内先进城市,全面对照了青岛的不足:
——在坐标视野上,尽管青岛一直强调国际视野、国际标准,但抓工作格局还不够大、视野还不够宽的问题始终存在,无论是城市定位、产业发展还是营商环境,与先进城市相比都还有不小差距。
——在产业项目上,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重大项目尤其是过百亿的、具有引领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少,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不明显:在发展质量上,深圳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万家、上海1.7万家、成都6120家,而青岛是4396家;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已达到全国的1/6,增加值占深圳GDP比重达到1/4,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290亿元、占GDP的26.6%,青岛在规模和效益上都还有不小差距;不靠海、不沿边的成都,进出口总额超越了不少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就有青岛;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9%,上海为4.1%左右,杭州为3.5%左右,成都为2.66%左右,而青岛是2.51%左右。
——在治理水平上,与先进城市相比,城市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均存在不足和短板。深圳人口和道路车辆密度全国第一,但通勤效率远高于青岛。成都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558公里,建设速度全国第一,而青岛地铁运营里程为246公里,市区内快速路网远未形成,“断头路”等问题依然存在。深圳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两年居全国重点城市首位,杭州数字治理指数居全国第一,成都城市云脑已经运行,而青岛在治理信息化、智慧化上推进速度还不够快。
——在干部作风上,青岛干部总体素质很高、作风过硬,但在当前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的竞争态势下,个别干部,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还不够强,还没有完全破除“红瓦绿树综合症”。
“要把自己放在全国发展大局大势中去审视和衡量,面对当前各区域板块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城市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与上海、深圳、成都、杭州、苏州、宁波等先进城市相比,我们有些差距很大,而且有些差距还在扩大。”赵豪志说。
差距找到了,如何迎头赶上?
赵豪志从六个方面作出部署安排——
第一方面是要在推进“项目落地年”上扎实奋进创一流。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首先要把成效体现在抓项目、促投资上。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项目只有落地了、达产了,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必须一手抓项目招引、一手抓项目建设,杜绝“重签约、轻落地”倾向,提升项目落地效率。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经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项目建设、招引成效的关键性因素。赵豪志要求,要积极对标先进,凡是上海、深圳等城市出台的政务服务事项,除需特殊授权外,都要主动对标创新施行。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和落地率,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商事制度,有效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企业运营成本。
第二方面是要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扎实奋进创一流。实体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本钱,青岛要想进位赶超,必须进一步夯实这个本钱。“青岛要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聚焦13条重点产业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确保全年制造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下一步应当重点打造海洋经济、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5个全国一流的产业集群。并紧紧围绕产业推进创新,青岛要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进位赶超,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引领产业、以产业支撑创新。
第三方面是要在数字青岛建设上扎实奋进创一流。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从这次考察也可以看到,现在各地数字化转型都抓得非常紧,与深圳、成都、杭州等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已经落后了。要把数字青岛建设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数字青岛2021年行动方案》为抓手,加快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31项重点工作任务,力争青岛数字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要从加快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加快建设数字社会、筑牢新基建底座着手。
第四个方面是要在更高水平开放上扎实奋进创一流。青岛要当好全省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必须要充分发挥在新发展格局中“双节点”价值,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青岛海陆空铁齐全,要着力统筹“四港联动”,发挥好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优势。园区、功能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各园区、功能区主导产业要再聚焦,结合自身优势,重点打造一到两个特色产业,坚决避免同质竞争,杜绝“挖到篮子里都是菜”。
第五个方面是要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扎实奋进创一流。全市上下要扭住影响文明创建、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放,全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占路经营整治、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整治、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农贸市场专项整治等工作,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市容环境面貌的明显变化。成都通过建设公园城市,大力推广TOD模式,每年新增1000公里左右城市绿道,城市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深圳被称为“千园之城”,公园面积占城市总面积五分之一,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0%。青岛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要充分利用既有资源优势,把生态理念引入城市规划建设,借鉴先进城市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快建设公园城市。
第六个方面是要在干部作风建设上扎实奋进创一流。要想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干部是关键要素。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主动查摆自我满足、自我陶醉、自我封闭等问题,大力弘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把优良过硬的作风树起来。用好平时考核办法和“不胜任工作人员池”,以奖惩分明、奖优罚劣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在确保政治过硬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在项目建设现场、疫情防控一线看班子、看队伍,杜绝平衡照顾、论资排辈等现象。要切实杜绝“出了成绩归上级、出了问题找下级”的倾向,建立上级帮助下级解决困难的长效机制。
六方面部署安排,可谓“对症下药”,把“走出去”看到的差距、“深下去”发现的问题,一一有针对性地解决。
青岛拥有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改革开放平台,这些平台赋予了青岛制度创新的腾挪空间;青岛乘上了新发展格局与RCEP等国家战略的东风,这些机遇带给了青岛乘势而上的政策红利;面对这些“金山”,已经决意奋起直追的青岛已经调整船头再出发。
在“十四五”起步之年,青岛紧抓“项目落地年”这一总体部署,努力将机遇变成动能,优势变成强势,向资源禀赋和政策红利要发展效益,过去两周的积极变化,无疑将在青岛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显现出来,让青岛这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中率先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