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念发光 帮烈士回家丨烈士崔成和:年轻勇敢的机枪手,手脚变形拄着拐杖再上战场

··

(记者:张建 陈洋洋 编辑:赵洪栋)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洋洋 张建 临沂报道

  他是年轻勇敢的机枪手,

  曾手脚变形回家养病三年,

  后来拄着拐杖再上战场。

  ——如果一定要画出烈士长什么样子,烈士崔成和或许是这样的形象。

  如果不是“让思念发光 帮烈士回家”活动的寻找,或许他的家人永远不知道,那个他们记忆中勇敢上战场的亲人,当年牺牲在了菏泽的土山集战役中,埋葬于山东曹县西南十五里李寨。

  在这个夏初,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和“烈士信使”张景宪一路奔波,走进临沂蒙阴岱崮镇,听崔成和烈士亲属讲述思念的故事,帮烈士找寻回家的路。

  勇敢机枪手的故事

  巍巍青山,流水寂寂。

  一位99岁,一位92岁……两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在后辈的搀扶下,在村里的老房中等待。

  这里是临沂蒙阴岱崮镇井王庄村——烈士崔成和的老家。

  从少年到中年,再到年近百岁,在漫长的一生中,他们一直在等待,如今,终于等到了崔成和的消息。

  “俺二哥年轻气盛,力气又大,打起机枪来特别有精神。”颤巍巍站着的92岁老人说,他叫崔成明,是烈士崔成和的弟弟,而那位99岁的老人叫贺西莲,是崔成和的大嫂。崔家一共三兄弟,一家老小靠大哥养活,两个弟弟先后上了战场。

  “他那时候20岁出头,在家里干活就是一把好手,能干又利索。”崔成明回忆说,当年蒙阴山区这个小村子里缺衣少吃,生活贫困,靠着能干的年轻人糊口都很困难。

  如果不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个叫崔成和的年轻人,可能在这个小村子平静的生活一辈子。

  然而,家庭与时代注定,他始终没能获得安稳的一生。

  崔成和短暂的一生历经波折。家人回忆,最初他曾被敌人抓壮丁干活、上战场打仗,受了不少苦。

  “他受了太多苦了,后来终于等到遇见共产党部队,他就跟着咱共产党部队走了。”崔成明回忆,他始终记得哥哥当年受过的苦,而哥哥最大的心愿,就是所有人都摆脱苦难,过上能吃饱、不再担惊受怕的平安日子。

  “俺哥力气很大,适合用机枪,当时在部队任机枪排排付,作战非常勇敢,枪法很准。”说起牺牲的哥哥,92岁的崔成明激动地用布满皱纹的手比画着,他说,年轻的崔成和曾经在战场上从敌方部队弄到一挺机枪,那机枪很大、很重,他却能扛得动、用得顺手。

  随着时光远去,家里老人们的年纪越来越大,家人对崔成和的记忆已经不太多。

  这个年轻人短暂的一生,仅留在了家人的记忆和如今已泛黄的烈士名单中。

  “崔成和:华野第八纵队六七团三营八连排付,籍贯山东蒙阴大崮仙人角,入伍时间1944年5月,牺牲时间1947年9月23日,土山集战役中牺牲,埋葬于山东曹县西南十五里李寨。”当张景宪翻开记录有烈士信息的这一页,屋子里突然寂静无声。

  “可惜他没能看到现在的好日子。”短暂的沉静后,大家眼圈都红了,崔成明老人用颤抖的手背使劲擦了擦眼泪。

  记者看到,那本烈士名单,厚厚的一本,写满了烈士们的姓名。

  七十多年了,名单上的烈士,许多人离家时还是十七八岁的少年,或刚刚二十出头风华正茂,转眼,他们已随历史的烟云在远乡埋葬多年。

  手脚变形回家养病三年

  拄着拐杖再上战场

  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年轻人参军多年未曾归乡。

  崔成和是个例外,因为一场奇怪的疾病,他从部队回到了家乡。

  “他从部队回来过,当时双手和脚都蜷曲了,指头弯曲着都伸不开。”崔成明回忆,崔成和回到家时手脚都因受潮而变形,因病痛折磨,他不能上战场,只好在家默默养病。

  “家里用草药、热水给他泡手、泡脚,他在家养病三年。”崔成和的大哥已去世多年,他的大嫂贺西莲今年已99岁,老人虽然年事已高,却清晰地记着崔成和生病回来治疗的情形。

  “俺嫁到这个家,他已当兵走了。等过了几年,他生病无法在部队,又回到家养伤,都是俺照顾他。”贺西莲回忆说。

  在家里哥哥和嫂子们照顾下,崔成和的病有所好转,手脚终于稍有恢复,能走路了,手也能握住东西了。

  “他想着他的部队,想回去找部队。”家人回忆说,三年来,他一直挂念着部队,等到伤情稍微养好,他就告别家人,拄着拐杖又追赶部队去了。

  家人挽留不住,只好送别。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时间一晃过了70多年,家人如今才知道,他回到部队后,又重新登记入伍,参加了一场场战斗,最终1947年在菏泽土山集战役当中牺牲。

  “这就是为什么烈士名单上登记的入伍时间和我们家记忆中不一致,那是因为名单上登记的是他后来又回到部队的时间。”崔成和的三弟崔成明回忆说。

  两兄弟在部队见面

  抱着痛哭,从此再也没见过面

  “是二哥吗?”

  “三弟?真是你啊!

  ……

  这是这一对兄弟曾在战争年代相遇的一幕。

  这对兄弟,正是崔成和和崔成明。

  当年崔成和20多岁上战场,崔成明也追随哥哥脚步去参了军。

  胡子花白,口齿不清,走路不稳需要搀扶……当年和二哥在部队见面时还是十八九岁少年的三弟崔成明,如今已是92岁老人。

  老人已经记不清哪一年,只记得有一次在战斗转移过程中,兄弟俩的部队相遇了。

  战火纷飞的年月,多少年轻的兄弟上了战场,往往天各一方,有的再也不能相见。能在部队见一面,这两兄弟从没想到。

  是崔成明先去找的二哥,他跟部队请了假,要去看看二哥。

  “当时在一家医院附近驻扎,我们就住在附近。”崔成明回忆,他几经辗转,终于在晚上找到二哥。

  他一进屋,喊了一声“二哥!”

  崔成和一看,这不是三弟吗?

  兄弟俩抱在一起痛哭,说起家里的情况,边聊边哭一晚上。

  崔成明老人回忆,对于两个勇敢在战场作战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哭不是因为在外受到了苦与难而哭,而是因思念家人,牵挂家中的父母、兄弟而哭。

  这是兄弟俩参军后唯一一次相见。

  对于崔成明来说,这是他与二哥今生最后一次相见。

  而对于崔成和来说,这是他短暂一生中与家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从此,兄弟俩各上战场,互相再无音讯。

  “我总做梦,梦见他回家来,梦见他进不来门。”崔明成说,多年来,他曾不止一次梦到二哥回家来,醒了却失落地发现仅仅是一场梦。

  “谢谢你们帮我二哥找到家,我们都不知道他牺牲在菏泽了。”在后辈的搀扶下,92岁的崔成明试图起身向大家表示感谢,起身却是十分困难。他抹着眼泪说,当年战场一别,如今转眼已70多年,想到二哥在外不能回家,他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希望我还能到菏泽去看看二哥,我希望后辈们把我二哥接回来。”崔成明说,他想让二哥看看,家里的后辈们都很孝顺,也都很努力上进,就像当年他们参军时希望的一样。新的时代,太多太多当年穷苦的人都已经不再受苦,后辈们都已经过上了安稳、踏实的好日子。

  “青山埋忠骨,今夕寻亲归。”多年前,无数年轻的烈士血洒战场,黄土之下,他们姓甚名谁?故乡何处?他们的父母、妻子、儿女苦寻多年,一生盼望接烈士回家,如今终得消息。大众网·海报新闻将联系相关部门,早日帮烈士亲属们完成心愿,帮烈士们叶落归根,早点回家。

  

责编:刘美显
审签:辛 然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