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在赛场上哭,我更想在训练场上多流点汗” 来看张雨霏“破茧成蝶”的故事
··
张雨霏想拿奥运金牌,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或许是从奥运选拔赛游出200蝶泳近四年世界最好成绩开始,或许是从去年冠军赛连刷三项纪录开始,再或许是从15岁入选国家队的那天开始,奥运冠军的种子就在张雨霏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出生于游泳世家,3岁就跟随父母下水训练,张雨霏截至目前的大部分人生,都是与泳池作伴的。游泳给了她年少成名的机会,也让她在18岁的时候就有机会站上奥运赛场。
那时候,大家习惯称她为“刘子歌和焦刘洋的接班人”。被寄予厚望,然后在高空跌落,里约留给张雨霏的是无尽的不甘与苦涩。
成功从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想必经历了全运会、亚运会的高峰与2019年短池世锦赛的低谷后,张雨霏对此深有体会。
2019年底的冬训,张雨霏主动求变,试图从混沌的泥潭中抽离出来。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改技术。对于早已技术定型的优秀运动员来说,改技术的难度无异于推倒重建,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还要承担极大的风险。从蝶泳最基本的抱水开始,手型、蹬腿路线、发力点、头的位置等等,都是她冬训每日的必修课。从前,转身团身慢、水下腿距离短、一出水就换气都是张雨霏的弱点。在教练崔登荣的带领下,张雨霏不断雕琢着这些细节,把出发、转身、到边等环节再做精进。
课余时间,张雨霏也没有忘记强化体能,愈发结实的臂膀即是肉眼可见的训练成果。此前引体向上只能勉强负重15公斤的女孩,后来可以稳稳承重40公斤。“核心力量的提升帮助我在水中能更好地完成蝶泳提臀动作和控制动作节奏,能够更为流畅地游进以及保持水中的流线型。”
疫情的肆虐没有影响张雨霏,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强大。如今想来,那段时间里,张雨霏没有浪费一分一秒。她一改过去慢吞吞起床的习惯,每天坐最早的班车去训练,然后赶着夜色最后一个离开游泳馆。那些在赛场上因失利而哭泣的瞬间,张雨霏不愿再回想。“比起在赛场上哭,我更想在训练场上多流点汗、多承受点累。”
也不是没有向强度低头的时候,可每一次,张雨霏都只是“缓一缓”,不敢休息太多,生怕丢失了来之不易的训练成果。“我好怕自己这么努力,但最后没有得到回报。”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好像褪去了强大的外壳,又变回了那个像小兔子一样的女孩。
付出当然会有回报,2020年9月的青岛冠军赛,张雨霏接连打破100蝶泳的亚洲纪录和100自由泳的全国纪录。国庆夜,她与队友合作,打破美国队保持的男女4x100米混合泳接力的世界纪录;2021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暨奥运选拔赛,张雨霏豪揽五金。冠军之外,张雨霏收获满满,副项100自由泳追平全国纪录,200蝶泳更是游出个人最佳、世界近四年最好成绩。
身兼多项,连出佳绩,如今的张雨霏显得自信又坦然。“也许是老天安排好的,故意让我离世界纪录差了这么一点点,激起我的胜负欲,让我一定要去破了它。不然如果是差个半秒的话,我自己就会想是不是还没有这个实力。”出水的张雨霏显得很轻松,她也终于对着镜头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夙愿,“我会在东京之前再磨炼自己。以前我会偷懒,现在我会更加鞭策自己,我想拿奥运冠军”。
在东京,如果说100蝶泳的银牌只是序章,那么200蝶泳的决赛赛道见证了真正的高潮。出发后的张雨霏一路领跑,一度超越世界纪录,让身后的两位美国选手的追赶显得苍白又徒劳。明显提升的划水时效和水下控制力,让张雨霏在水中显得游刃有余,她每一次出水、每一次展臂,都像是冲破过往的自己。
美丽的蝴蝶破茧而出,这是属于张雨霏的奥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