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就是蒸上一锅花饽饽 表达人们对生活富足的向往

··

  年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春节不一样的“年”。记者“新春走基层”推出“年是什么”特别报道,请看记者系列采访———

  年,就是蒸上一锅花饽饽

  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富足的向往

  胶东花饽饽传承人贾雨萍。

  2009年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胶东花饽饽早已成为烟台过年必不可少的主食。

  聪明、勤劳的胶东农村妇女在春节期间,用面团做出龙、凤等寓意造型,蒸熟凉透,再点染五彩缤纷的颜色,便成了一件件非常生动的艺术品。胶东花饽饽传承人贾雨萍在说起她心目中的年时,告诉记者,“年,就是蒸上一锅花饽饽。”

  古朴自然的花饽饽

  “在咱烟台,过年除了放鞭炮、贴春联,比较有特点的习俗就是制作花饽饽了。它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烟台市区及周边,如掖县、蓬莱、黄县、招远、栖霞等地。”

  贾雨萍介绍说,胶东花饽饽可塑性强,有很好的表现力,捏制风格古朴自然,造型或敦厚或灵巧,是自然崇拜、宗教思想和心理意识的综合载体。“它用刀、剪、笔等工具进行创作,有‘圣虫’、‘花馍’、‘巧饽饽’等名称,是民间托物寄情、喜庆丰收、祈福长寿的生活艺术品。”

  在技法上,不同地域各有特色,风格迥异。按人生礼仪、岁时节物和各地习俗,通常分为“结婚”、“过年”、“贺寿”、“上梁”、“送三”、“百岁”、“祭海”等几大类。其中,“过年”是每逢腊月二十三至二十五,为使正月里不用再做主食,家家户户都会蒸饽饽,同时要做四个“圣虫”、八个大枣饽饽等。大枣饽饽等用来供奉先人,“圣虫”则放在馒头缸里,可保当年丰收,不会断粮,表达民众向往生活富足的思想。

  曾经饽饽粉代表过年

  “老一辈人由于面粉的质量不好,蒸出的饽饽发黄、发暗,影响美观,就想到了也用饽饽粉蒸制饽饽,后来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只要用上了饽饽粉,就表示马上过年了。”贾雨萍回忆说,每次临近年关的集上,都会有卖饽饽粉的人。据记者调查发现,饽饽粉其实就是硫酸钡,在医学上被称为“钡餐”。为无臭、无味的无色斜方晶系晶体或白色无定型粉末,性质稳定,难溶于水、酸、碱和有机溶剂。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和脂质,所以不会被胃肠道黏膜吸收,因此对人基本无毒性。“现在面粉质量好了,基本上也用不上饽饽粉了。不过,在老辈人心中,只有抹上了饽饽粉的饽饽才是真正的过年饽饽。”贾雨萍说。

  供不应求的胶东花饽饽

  “现在胶东花饽饽的发展前景非常好。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我已经接到了4000多盒的订单。”贾雨萍在谈到狗年春节时,告诉记者,“之前我也不大批量的制作花饽饽,但后来发现,很多人还是喜欢,所以就开始接受订单。”

  除了订单多了,贾雨萍在年前还有一件喜事,“我受邀参加了山东台春晚的录制,并现场展示了胶东花饽饽的制作技艺。我觉得这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这个项目来说,都是件好事。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花饽饽,会对这个项目的传承、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大锅蒸饽饽用的全是老“套路”

  “80后”小媳妇的院子飘出年的味道

  吴晓蕾展示大饽饽。

  水母网2月13日讯(YMG记者 衣文萍 摄影报道)院子里支起两口大锅,烧的全是木头,屋里七八个妇女一起做着大饽饽,热炕头上摆满了做好待蒸的饽饽,一切用的都是农村做饽饽的“老套路”,这就是吴晓蕾家里忙年的情景。要是问吴晓蕾年是什么?这个光说可不行,要亲眼去看看才行。在门楼镇的门楼村,“80后”吴晓蕾用热气腾腾的大饽饽告诉你年是什么。

  “80后”小媳妇家里“热气腾腾”

  走进晓蕾的农家小院,两口大黑锅上面正热气腾腾地蒸着大饽饽,那扑鼻的麦香真让人垂涎三尺。两口大锅底下烧的都是木头。晓蕾说,有柴火味的大饽饽那才是她们需要的味道。屋里是另一番天地,说是饽饽的海洋那可是一点也不夸张。厨房里架起的面板上,七八个妇女正在忙碌着,揉面的揉面,搓形的搓形,放枣的放枣,一派忙碌的景象。中间屋子的炕上则放着发好的面和已经做成型、等待被蒸的饽饽,最有年味的要说最东面的那个房间,为了摆放蒸好的饽饽,晓蕾的丈夫曲师傅可是绞尽脑汁的,最后是做了一个能放六层的饽饽架。那一排排出锅的饽饽像一个个神气的将军一样威风地排列着。最有意思的是,这些饽饽都是“笑着”的,是不是不太明白饽饽为啥会笑呢?“这是我们门楼有名的‘开口笑’大饽饽,绝对是纯手工的,并且是完全按照老传统、老工序、老套路加工的,至于馒头上面为啥会‘开口’,这可是秘密,很喜庆对吧。”

  自家“年味”成了大家的“年味”

  看着晓蕾家蒸饽饽的架势,想必大家也困惑了吧?蒸这么多饽饽可咋吃啊?其实现在晓蕾的饽饽已经坐上火车、快车、轮船和飞机到达了全国各地。“最远有邮到广州的,当然大部分还是在咱当地,我的饽饽好吃呗,说不定以后我会做一个饽饽品牌出来。”晓蕾自信地说。

  当然,大家也不要把晓蕾就当成卖饽饽的了,人家能走到今天这样,纯属“无心插柳”。“我家在门楼有个饭店,每年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就做一些饽饽来送给亲朋好友或者是客户。前几年一直是把饽饽当礼物来着,后来朋友们吃着好吃可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要,就建议我可以出售饽饽,我今年是第一年尝试把饽饽当成商品,没想到订单火了,通过微信朋友圈已经把饽饽发到全国各地去了,把咱烟台的年味带到了很多地方。”晓蕾说。

  现在一天要蒸10袋面粉的饽饽,经常是供不应求。晓蕾说她“送年味”会忙到腊月二十四,从腊月二十五开始,她可真要忙忙自家的年了。“过年就要热闹,给老公、女儿还有家里的老人去买买衣服,然后就是收拾打扫家,做皮冻、做面鱼、炸丸子……”

责编:吕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