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关键词!纵览烟台非凡十年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蔡云飞 烟台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烟台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奋发有为、勇毅前行的十年。9月19日上午11时,“山东这十年·烟台”主题新闻发布会在烟台召开。这波澜壮阔的十年里,烟台发生的重大历史性变化,都在七个关键词里。

  关键词一: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烟台市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RCEP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担当起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责任,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三个千亿级台阶,从2012年的5009亿元增至2021年的8712亿元,跻身全国城市第26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跨过三个百亿级台阶,从357.4亿元增至646.6亿元。

  今天的烟台,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居全省第一位,外贸进出口额居全省第二位,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使用外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三位,成为山东省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市,正大踏步迈向“万亿俱乐部”城市。

  关键词二:新旧动能转换

  十年来,烟台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重要指示要求,抢抓新旧动能转换窗口期,转变思路、转换赛道,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市“四新”经济投资占比6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8.3%,分别高于全省平均15.8个、11.5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4.9%,被国务院授予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表现为“三个明显加速”:优势产业崛起明显加速。形成了4个千亿级产业、4个百亿级产业,上市企业从30家增至58家、总市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入选全国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烟台制造”助力航天、高铁、核电、深潜等“大国重器”问天探海。重大项目建设明显加速。总投资1429亿元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工程——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加快建设,明年6月将实现中交。万华百万吨乙烯项目达产,乙烯二期和22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获批,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开工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崛起。海阳核电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开工建设。东方航天港、通用东岳新车型、LNG等系列项目加快推进。创新平台聚集明显加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市省级以上科创平台376个,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新药创制山东省试验室等加快建设,获得国家、省科技奖313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42家,是2012年的7.1倍,万华、艾睿光电、杰瑞包揽全省科技领军企业前三甲。

  今天的烟台,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扩容倍增,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优质资源加速聚集,充满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关键词三:改革开放

  十年来,烟台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的重要指示,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接连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等突破性举措,打造“政企通”网上服务平台和12345城市“总客服”,“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一体化信用监管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获优异档次,市场主体达到102.5万户、增长近4倍。国资国企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市属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倍增长,达到2008亿元。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积极培育自贸区烟台片区、中韩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优势载体,加快建设省级黄渤海新区,年度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十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0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达到183个。海外“朋友圈”不断扩大,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港口城市,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经贸往来,国际友城增至46个。支持企业“走出去”布局全球产业链,累计对外投资101.9亿美元。

  今天的烟台,正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走向未来!

  关键词四:协调发展

  十年来,烟台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全面开展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新城建、海绵城市等国家级试点,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累计改造棚户区20万套、老旧小区33.5万户,惠及百万群众。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6.5%提高到67.8%。海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形成,蓬莱国际机场一期投用、二期主体工程完工,旅客吞吐量2019年突破1000万人次。烟台港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沿海港口第八位。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龙烟铁路建成运营,潍烟高铁、莱荣高铁启动建设。烟海、蓬栖、龙青、文莱高速公路通车,市区快速路开工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扎实推进“五个振兴”,省级以上美丽乡村达到208个,启动老岚水库建设,累计改造农村公路8210公里、清洁取暖28.1万户、农厕57万户。现代农业兴旺发展,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烟台小麦、玉米新品种屡次刷新全国高产纪录,烟台苹果、花生与食用油获批创建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今天的烟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比翼齐飞、互促共荣,一幅城乡协调发展、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关键词五:绿色转型

  十年来,烟台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全域推进美丽烟台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烟台实现了“四个第一”: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海阳成为全国第一个“零碳”供暖城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居山东省第一。经过十年努力,烟台的天更蓝了,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40%以上,大气环境质量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山更绿了,实施全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1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28%,居全省首位。水更清了,完成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任务,COD、氨氮排放量削减20%以上。环境更美了,山水林田湖草得到有效综合治理。

  今天的烟台,天蓝海碧、山清水秀,鱼游浅底、鸥鸟翔集,“仙境海岸、鲜美烟台”享誉海内外。

  关键词六:民生福祉

  十年来,烟台市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教诲,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千方百计增民富、解民忧、保民安,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58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扎实做好民生实事,集中解决了一批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急难愁盼问题。投入资金230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000余所,学前教育公办率由37.8%提高到61.1%,基础教育质量保持全省领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驻烟高校与地方合作结出丰硕成果。扎实推进健康烟台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长了2倍,全市人均期望寿命由78.23岁增至80.49岁。城乡低保县均标准由每人每月375元和173元,分别提高至953元和745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快速果断处置突发疫情,从严落实常态化防控机制,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五捧“长安杯”,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是连续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七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今天的烟台,社会安宁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广大群众带着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关键词七:全面从严治党

  十年来,烟台市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工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系统化常态化,全市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建设过硬支部为抓手,着力锻造过硬基层党组织,全市3421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统筹推进“十廉工程”,争做清廉建设标杆城市。

  今天的烟台,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执行力明显提升,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人心思上、苦干实干的氛围愈加浓厚。

  郑德雁表示,回顾十年发展历程,烟台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烟台这十年展现的壮美画卷,是全市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大地为纸、用奋斗作笔,倾心倾力描绘出来的,是奋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烟台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写照。

  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烟台市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紧跟核心,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努力建设山东发展重要增长极,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编:钟建
审签:李泽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