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发布!将增建鸡鸣岛、镆铘岛2个海岛地震台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珏 通讯员 崔栋 威海报道

  12月31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姜国奇,威海市地震监测中心主任王国龙解读《威海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规划》提出,到2025年,威海市将初步建成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科学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监测预测预警、应急救援、信息服务、社会治理等工作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升,“防大震、减大灾,抗大震、救大灾”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规划》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融合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共建共治,进一步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测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要求,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推进地震科技现代化建设,实现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平安威海”“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建设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重点区域地震构造环境探查;建设防震减灾科普阵地。

  优化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业务体系。基于威海市现有的地震监测手段,结合国家“十三五”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重点项目在威海的建设情况,进一步优化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业务体系。优化监测站网;强化震情预测;科学发布预警;建设专用台网。

  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业务体系。加强应急准备;强化应急响应;提升救援能力。

  健全地震信息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合作交流;依托省防震减灾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和专项服务体系,提升信息技术在业务领域的引领作用,不断创新服务产品,拓宽服务领域,丰富公共产品,拓展政府决策类服务和地震速报、强震预警、科普宣传等公益性信息覆盖面。

  构建防震减灾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强化法治建设;强化行政执法。

  据悉,经过防震减灾多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威海市形成了地面和地下、内陆和海域及地震观测台、站、点相结合的立体化监测格局,地震监测能力取得极大提升。地震监测能力比较突出。威海市共有综合性地震台6个,数字化监测站点10个,各类数字化监测设备45台套,除威海市台站外,市地震台网中心还接入了青岛、烟台、大连等市9个测震台站信号,形成利用外部资源拱卫威海的监测格局,具备市域内1.0级、附近海域2.0级以上地震的监测能力。地震监测手段比较丰富。威海市地震监测手段有测震、地壳形变、地下流体、地下电场等,基本涵盖了所有地震监测类别,为省市地震监测预测和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十四五期间,威海市还将通过增加台站密度、丰富观测手段、升级改造设备等方式,优化地震监测预测业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将增建鸡鸣岛、镆铘岛2个海岛地震台,并与已经投入使用的乳山宫家岛、青岛潮涟岛、烟台长岛等构建沿海地震监测站网,扩大有效监控范围,提升胶东半岛近海海域地震监测能力。再增设北斗卫星地壳形变、断层气体、地磁场等观测项目,进一步丰富监测手段,积累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增强地震异常信息捕捉能力,为会商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强化监测设备的运维保障,逐步实施台站标准化改造和监测设备升级换代,提高监测智能化水平,提高地震监测质量。

责编:宋 阳
审签:王陆见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