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仲裁办:受理传统案件数量同比增长41.27% 蝉联“全国十佳仲裁机构”
2024-12-11 08:43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
2024年,青岛仲裁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准突破、提质增效,各项业务指标再创历史新高,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受理传统案件数量同比增长41.27%,受理互联网案件数量同比增长3260.31%。蝉联“全国十佳仲裁机构”,“青岛国际仲裁中心”正式获批挂牌。
延链条,拓宽仲裁服务惠及面
深化与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功能区管委、商协会联动,打造“知青仲·亲仲裁”品牌。开展面向重点产业链的服务活动,推动仲裁服务由“链主”企业向全产业链延伸。建立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机制,联合举办仲裁开放日、中国仲裁周专场活动,邀请企业和市民代表沉浸式体验仲裁。深化全员拓展推行,出台第三批12条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编制仲裁工作白皮书和十大优秀仲裁案例,5次参加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仲裁工作亮点。制作21类680余个推荐合同文本,走访、培训、辅导企业800余家(次),面对面帮助企业提高风险管控和维权能力。
抓前端,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纠纷前端化解五方联动机制,协同青岛金融监管局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金融样板。与基层法院合作全面铺开,“仲裁+调解+诉讼”模式在市北、崂山、胶州、莱西、平度等区市相继落地。在崂山区成立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在胶州、莱西市设立“法正·亲和”、“法仲莱和”工作室,仲裁员与法官倾力携手,一起涉印度企业贸易纠纷,经调解促成当事人当日达成和解、当日完成司法确认,成为法仲携手服务上合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一起涉莱西市重点企业建设工程合同纠纷,通过仲裁确认方式成功化解,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建好用好多元法律服务中心,聘任各行业领域仲裁调解员2批71名,帮助当事人低成本、高质效维权,公益性调解纠纷19673件,争议标的额6.06亿元;调解成功3567件,争议标的额6564万元。
细管控,实现仲裁质效双提升
践行“亲和仲裁”服务理念,制定案件受理服务指南,细化受理流程,网上要素化受理,确保“立得快”。科学增加每周开庭排期数量,严格庭前准备,提高一次开庭审结占比,推行双休日开庭,加强案件办理进展调度,确保“审得快”。健全内部研讨、专家论证、重点案件办理等过程监督机制,出台案件监督工作规定、仲裁庭组成工作指引、类案同裁办理指引,加大裁决后回访力度,确保“裁得好”。落实与市中级法院诉讼与仲裁衔接工作机制,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能兑现”。审限内结案率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快速结案率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无被法院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案件。相关经验做法获省司法厅肯定、被市委改革办纳入典型案例上报省委改革办,某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入选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重全局,服务中心工作扬优势
围绕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青岛海事法院联合建立工作衔接机制,补充完善海事海商仲裁员专家库,联合市司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海事海商法律与实务研讨培训,推动提升青岛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位次。通晓国际仲裁规则、擅长处理海事海商纠纷的仲裁员达到149名,受理涉海案件数量同比增长73.24%。依托青岛自贸片区法律会客厅,常态化开展仲裁咨询服务,联合培养法治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协同市中级法院、市司法局等搭建青岛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助力打造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与市中级法院一道组织法官和仲裁员同堂培训,提升涉外争议解决理论与实务水平。作为司法部指派的19家仲裁机构之一,首次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作为唯一受邀仲裁机构,亮相中国国际易货贸易博览会。受理涉外案件数量同比增长59.26%。
转作风,锻造高素质仲裁队伍
深化党建引领,树牢实干实绩导向,激发“打头阵、当先锋、争一流”干事创业热情。成立机关党委,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加强公信青仲和清廉仲裁建设,相关经验做法在《青岛通讯》《青岛机关党建》刊发推广。每季度组织处长擂台比武、全员亮绩赛绩,健全导师带学长效机制,打造过硬干部队伍。1名干部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个人”、1个党支部荣获“市直机关五星级党支部”、1名党员荣获“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1名仲裁秘书荣获“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搭建案例分享、研讨培训等创享平台,联合驻青高校创建全省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打造高素质办案团队。开展仲裁员培训,严格仲裁员分类监督考核,定期通报仲裁员履职情况,及时表彰金牌仲裁员、十佳仲裁员等,推荐优秀仲裁员参加司法部组织的内地法律工作人员赴港交流和全国涉外仲裁人才培训,打造专业强、操守好的仲裁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