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邑:建设农业强市,共筑美好生活

2024-09-22 13:10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郑健 通讯员 王鲁兵 姜晓刚 潍坊报道

  9月22日上午,“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昌邑市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四届昌邑·柳疃丝绸文化节在青阜农业综合体大田剧场盛大开幕,一场丰收盛宴,让参与者们共同体验丰收喜悦,感受当地的农耕文化。活动现场还有昌邑优鲜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和美乡村健康跑、童心绘丰收儿童画展、锦绣·柳疃摄影展等多项活动,展现了当地农业丰收美景和新时代的农民风采。

  建设农业强市,共筑美好生活。近年来,潍坊昌邑市抓实农业发展主线,筑牢粮食丰收丰产底座,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做大做优现代农业、品牌农业,创新科技耕海牧渔,大力建设海洋牧场,不断把大海变成“蓝色粮仓”,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增长,以实际行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以辛勤汗水浇灌美好生活,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秋粮丰收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在昌邑市卜庄镇种植户夏增信的玉米大田,该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于金山正穿梭在田间查看玉米长势,嘱咐的声音不时从远处传来。“要适期晚收,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发现玉米籽粒变硬,基部和穗轴交界处出现黑层,籽粒乳线消失,果穗苞叶黄白并松散,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时就可以收割了。”

  “我今年种了320亩玉米,今年的玉米颗粒饱满、色泽度好、纯度和质量也高,又是一个丰收年。”种植户夏增信说。

  粮食丰产的背后,离不开昌邑市持续加强的田间管理,也离不开科技创新与良种、良技、良法的推广。该市开展“千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全面推广实施“一喷多促”作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住全年粮食丰收基本盘。

  粮食生产农民是“主角”。今年以来,昌邑市已经先后组织开展4次秋粮生产农技培训田间课堂,培训内容包括秋粮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集成技术、玉米密植精准调控关键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玉米一喷多促关键技术等,培训人员500多人次。田间课堂设在种植大田,面对面耐心细致的讲解,手拉手身临其境地传授,让带着疑问来的农民满意而归。搞好集中培训的同时,点对点的技术指导同样必不可少,该市制定下发了《关于扎实做好稳粮保供网格化帮包指导服务的通知》,组织植保、农技、土肥等方面的专家与200多个规模种植主体结成帮包对子,生产中遇到疑难问题,一个电话或一个微信信息,技术人员立即到田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为种植农民解疑答惑。

  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昌邑市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推广小麦病虫害生态调控技术,农药施用量降低30%;引进山东土发集团投资5.5亿元建设土壤修复研发中心,打造山东最大的检测实验室,推动农田地力提升;投资2500万元建设大数据智控中心,建成病虫智能化预警监测站,测土配方、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等关键技术到位率达100%;2023年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70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974台。

  粮食丰收,安全底线牢筑。昌邑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总产量连续多年突破10.8亿斤。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推进,2023年昌邑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5600余万元,配套建设泵站35座,埋设管道2.7千米,衬砌、维修输水管道7.8千米,建设墒情、苗情、虫害等监测系统15套,北部受益农田3.1万亩。

  特色农业 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眼下,昌邑市聚兴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潍水秋月梨迎来采收期。果园里,一行行梨树整齐排列。一颗颗硕大饱满的秋月梨挂满枝头,工人们在田间地头忙着采摘装车。

  “我们的潍水秋月梨生态基地位于潍河与胶东调水干渠的夹角地带,受益于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丰沛的浇水条件,出产的秋月梨肉质细脆、汁多味甜,清香爽口,含糖量达到15%以上,是货真价实的梨中‘贵族’,销售到了北京、青岛等城市。”公司董事长李爱云说。

  近年来,昌邑市依托独特资源禀赋,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体系,同时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叫响做大特色农业品牌,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我们通过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持续推出强农惠农政策,给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补贴资金,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闫文志说。截至目前,昌邑共有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3家、农业产业强镇8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9家、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5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4家,培育提升数字化、智慧化、创新型、科技型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7个。

  以品牌农业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昌邑市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引导果蔬种植主体创建本土品牌,让更多的昌邑优鲜农品走向国内外市场。都昌街道西永安村种植莲藕5000余亩,种植大棚西红柿300余亩,葡萄种植大棚350多个,依托党支部领办的蓉岸人家生态专业合作社,申请“永安洼”商标;围子街道南朱家寨村申请“南寨果蔬”商标,该村的300亩蔬菜种植大棚全部发展订单农业;北孟镇的赋誉兴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皓韵牌”有机苹果、石埠经济发展区青山家庭农场“青山红岫”有机果蔬、饮马天福园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乐邦天福园”阳光玫瑰葡萄……

  持续擦亮农业“金字招牌”。昌邑市获批山东省“2023年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昌邑大姜”入选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山阳大梨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山阳大梨栽培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昌邑白鹭鸭”“昌邑鲜牛奶”“山阳大梨”“昌邑大姜”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耕海牧渔 鱼虾满仓增产又增收

  金秋时节,正是海产品收获的黄金季。无论是水产养殖场还是渔港码头,到处都是鱼虾满仓的丰收景象。

  经过连日来的出海作业,渔船陆陆续续回到昌邑市下营港,平静了4个月的渔港又开始变得忙碌起来,满载着渔货的渔船停靠在码头边进行渔货交易,场面一派繁忙。“海蜇相对于往年来说产量比较可观,质量也很好,我们刚卸完海蜇,准备收拾收拾马上出海进行第二次捕捞。”船员李永波说。

  践行大食物观,让饭碗更丰盛。近年来,昌邑市坚持牧鱼耕海、向海图强,通过深入实施“蓝色良种”工程和现代海洋种业振兴行动,以种业创新为引领,生态养殖为主线,坚持科技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加速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海洋种业是现代海洋渔业的“芯片”。为了让现代渔业具有“中国芯”,昌邑市聚焦种业“卡脖子”难题,设立种子资金,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水产种业产业链,组建鱼、虾、贝、蟹、参5个海洋种业创新联盟,聚集创新企业60多家,年培育优质苗种150亿单位。其中,南美白对虾的种源多年来一直被国外垄断。为突破种虾瓶颈,昌邑市推动广东海大集团、汇泰投资集团等全国优质资源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共同出资组建了国内水产业首个联合育种平台——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截至目前,邦普公司建成了全国最大、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南美白对虾活体种质资源库,培育出了高抗、康大、快大三个新品系,核心种质已连续选育5代以上,年度可培育优质SPF种虾能力10万对,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一粒‘卵’到一条‘鱼’,海洋种业已经成为了昌邑市‘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昌邑市建成国家级三疣梭子蟹水产良种场1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5个。”昌邑市海洋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孙妮妮说。

  “田园”从土地走向海洋,在昌邑的广阔海域上,人们用创新科技耕海牧渔,大力建设海洋牧场,不断把大海变成“蓝色粮仓”。目前,昌邑市拥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养殖品种涵盖对虾、梭子蟹、大菱鲆、贝类等多个养殖种类。拥有“昌邑虾皮”“四孔潍鲤”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昌邑大对虾”“三疣梭子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培育打造了海丰水产“鲁邑海丰”省著名商标。2023年渔业总产值35.2129亿元,同比增长4.1%。

责编:邱 琳
审签:于明效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