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故事大家说③ | 在淄博,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So easy”

2024-10-14 21:04   海报新闻

  大众网记者 许炳棋 淄博报道

  讲述人:临淄区淄江社区居民 李洪菊

  我日常出门买菜、接孩子的交通工具就是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电动车”)。

  在小区未建电动车棚前,我都是把电动车推上楼充电,既不方便也存在安全隐患。然而,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因为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充电。

  幸运的是,去年小区增设了许多美观大方的电动车棚。现在,大家都自觉前往车棚充电,既便捷又安全,而且价格亲民,每次充电仅需一两元。电动车有了专属的停放场所,再也不用担心雨天会被淋湿了。

  政府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让人倍感温暖!

  讲述人:临淄区稷下街道刘家北小区 张卫忠

  我们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各种配套设施比较落后。居民们不得不从自家拉飞线出来进行充电,这种做法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今年,小区单元楼下已经安装了充电桩,我们彻底告别了拉飞线充电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小区的充电桩独具特色。今年,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的精心组织下,我们按照每户约210元的标准,共同筹集了充电桩建设的材料费用,并交由物业公司统一采购和施工。这些充电桩安装在单元门附近,直接接入每户居民电表,实现了“一户一插头”的便捷配置,没有第三方运营收费,价格低廉。

  而且,充电桩的设计也十分人性化,充电插头内嵌在桩内,并配备了门锁,我们只需打开门锁即可直接使用,既方便又安全。

  记者手记:

  诸多政策在禁止某些行为时成效不佳,往往并非民众不愿遵从,而是因为这些政策未能触及问题的根源,缺乏真正的以民为本的深入思考。在探访淄博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改革举措时,记者深切体会到,这次改革真正以人为本,精准施策。

  之前,尽管民众深知电动车入户充电潜藏的风险与危害,但现实中缺乏合适的充电场所,迫使许多人不得不采取扯线充电或推车入户的无奈之举。今年来,淄博市积极响应这一民生需求,开展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行动,因地制宜、多元探索各种方式,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以临淄区为例,有根据老旧小区情况形成“业主+物业”联合筹建的“刘家北模式”“物业+第三方运营商”桩棚同建的“淄江模式”,还有“第三方运营商+街道补贴”增桩降费的“辛店模式”。

  不仅临淄,其他地方对于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也各有各的招。淄川区采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模式,统筹多方资源力量,破解空间、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创新采取“地上搭车棚+地下划区域”“立柱式+简易式+一人一户式”“第三方公司兜底+村居自建”等模式,全力推进楼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同时,积极与第三方公司协调,充电价格做到了全市最低。

  此外,高新区进行电梯“智慧化”改革,为每部电梯制作含有各方信息的“电子身份证”,利用物联网设备确保电梯实时监测,出现异常情况实现智能识别、自主报警,并配备电动自行车阻车功能,杜绝电梯上楼充电,有效避免火灾发生。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份,淄博市既有住宅小区共建成电动车停车棚6166个、充电端口157799个,其中今年新建停车棚1607个,充电端口38270个,有效解决了部分小区电动车停放充电难题。下一步,淄博将力争3年内使淄博市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棚数量达到1.5万个,充电端口达到30万个,彻底解决既有住宅小区群众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的难题。

  在这段采访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要以民为本的重要性,见证了从“无奈之举”到“安心充电”的转变。一个个充电桩、一个个车棚的建设,不仅是对电动车充电难题的破解,是对民众安全、便捷生活需求的积极响应,是对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次生动实践,更是对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一次重要跨越。

责编:田泽文
审签:李玉梅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