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应急管理局: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生命线
2024-11-23 10:44 海报新闻
大众网记者 刘磊 枣庄报道
11月22日上午,枣庄市2024年冬春救助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4年以来,枣庄市主要遭受了雪灾、干旱、洪涝、风雹等8次自然灾害,灾害导致全市7个区(市)、53个镇(街)受灾。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枣庄市215637人次不同程度受灾,16045.21公顷农作物因灾减产、93.67公顷农作物绝收,直接经济损失约5948.13万元。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市应急救援保障中心(防灾减灾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宋伯仲,市应急救援保障中心救灾和物资保障科科长、四级调研员孟晓花,山亭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浩,市中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应急救援保障中心主任李靖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宋伯仲介绍说,今年枣庄市自然灾害形势较往年严峻复杂,救灾工作面临较大挑战。市防减救办、市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努力,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切实提高认识,压实冬春救助责任。一是始终高度认识冬春救助工作,年初即在应急系统工作会议上重点安排冬春救助工作;针对枣庄市汛期雨水多易造成洪涝灾害的特点,汛前专门召开汛期防汛减灾救灾专题会议,特别强调灾情汇总上报工作,要求灾情上报要确保及时、准确、全面,为冬春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10月份又专门召开年度冬春救助部署会议,全面部署冬春救助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冬春救助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救助程序及救助标准,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二是强化灾情数据科学化管理。打通数据壁垒,通过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上报数据、灾害民生保险使用数据以及农业农村、民政、气象等相关部门灾情数据,经过横向对比和交叉印证进行核实,准确判定各区(市)是否做到有灾必报并申请冬春救助资金,有效避免“有灾不报”“大灾小报”“小灾大报”等问题。
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社会救助热情。一是搞好政策解读。针对基层群众对救灾救助相关政策了解不深的现状,今年在不同层级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政策宣传和解读,并通过应急系统公众号、工作群等渠道,广泛宣传冬春救助政策和申请程序,今年以来共入户科普宣传救助政策2000余次,发放救助政策明白纸2万余份,不断提高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二是开展新闻宣传。会同宣传部门及时报道冬春救助案例、救助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引起的社会反响等相关信息,引导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关心、关注、支持救助工作。会同民政部门开展“枣慈留香”“孤困和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基金”“牵手关爱慈善基金”等慈善活动,为受灾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救助服务。
加强部门协同,筑牢冬春救助保障网。一是建立健全冬春救助部门协同机制。与农业农村、民政、保险企业等相关部门(单位)加强沟通协调,深化信息共享、实现资源互补,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做好救灾救助帮扶政策的有序衔接。协调民政等部门,指导救助对象中的重度困难群众申请民政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脱贫帮扶等救助措施,为受灾群众筑起坚实的生活保障网。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今年洪涝和干旱等各类灾害对枣庄市影响较大,马上就要入冬了,请问市应急局今年冬春救助工作推进情况如何?后续有怎样的安排?
孟晓花:冬春救助工作不仅承载政治责任更是民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应急系统救灾救助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今年以来,枣庄市自然灾害多发、影响范围广,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市应急局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和扎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推动2024-2025年度冬春救助工作深入开展。截至10月31日,枣庄市已有2034户4363名受灾群众通过“国家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系统”提交冬春救助申请。
下一步,市应急局将持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精准分析研判。组织召开多部门会商会议,根据“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录入数据,研究确定冬春救助重点区域和人群,明确救助标准,细化救助措施,分析研判财政支出压力和冬春救助资金缺口等实际情况,及时向上级申请冬春救助资金。
二是细化摸清底数。在救助对象的确定过程中,严格遵循“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确保救助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镇(街)应急部门通过实地核查、入户走访等方式,对受灾群众进行全覆盖排查,掌握需救助人口底数,建立精准救助台账。市、区(市)两级分别按30%、10%比例电话抽样、随机抽查需救助对象,杜绝多报、错报问题。
三是高效拨付资金。冬春救助资金下达后,将严格按照应急管理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范》的通知要求,制定救助资金分配方案,严格拨付程序,明确发放时限、具体标准和操作要求。枣庄市采取“一卡通”或社保卡方式发放救助资金,注明“冬春救助”字样,并发送打款提示信息,通过日调度形式,专人跟进落实,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四是加强监督管理。组织做好资金发放、使用情况公示,及时公开救助对象资金发放信息,款物分配使用、工作措施等有关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增强冬春救助工作的透明度,增强救助效果,提高政府公信力。
五是实地跟踪问效。实行全程责任管控,持续跟踪资金下拨、公示、发放、使用情况,明年年初开展2024-2025年度冬春救助工作实地调研核查,按比例随机抽取申请资金的区(市)、镇(街)、村(社区),并对受灾群众开展入村入户核查、慰问工作,确保救助工作取得实效。
记者:自去年以来,山亭区连续两年开展冬春救助工作,请问今年工作采取了哪些有效做法?取得哪些成效?
王浩:为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全力以赴做好冬春救助工作,山亭区今年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一是“早”部署,未雨绸缪。山亭区坚持贯彻早安排、早部署的理念,及时制定冬春救助工作方案,组织各镇街召开专项工作会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精心部署,将各项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并落实,每一个细节都进行明确的规划和安排,确保救助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
二是“细”摸排,精准申报。为确保救助工作精准到位,山亭区、镇两级组织排查工作小组对受灾群众进行逐户走访,详细了解受灾群众的家庭情况、受灾程度和生活困难。严格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工作流程确定救助对象,确保救助对象基本情况精准。
三是“广”宣传,凝聚合力。积极组织镇村灾害信息员深入村(社区)居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冬春救助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通过电视、微信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社会宣传救助政策,营造公开、透明、公正的救助工作氛围。
在取得成效方面:
一是救助范围更加广泛,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改善。今年山亭区共组织排查工作小组50个,走访群众1万多户,群众能够及时了解救助政策,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上报,全区共救助880户1756人,有效减轻困难群众在寒冷季节的基本生活压力,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是基层治理能力更加提升,救助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冬春救助工作,锻炼了基层救助干部队伍,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有效维护了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减少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是救助人员更加精准,救助程序更加规范。山亭区通过今年冬春救助工作,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全面掌握了困难群众的状况和需求,为制定更加精准的救助措施提供了依据,确保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传递到每位受灾群众手中。
记者:汛期期间枣庄市出现多轮强降雨,请问针对今年灾害形势,市中区将如何开展后续冬春救助工作?
李靖:今年以来,市中区先后遭遇雪灾、旱灾和洪灾侵袭,表现为旱灾持续长,洪灾比较频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旱涝并存。1至6月份全区降雨量仅110.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42.7%;而进入汛期以后(6至10月),全区平均降雨量达到1033.1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88.5%,旱涝急转的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二是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7月连续出现5场主要强降雨过程,市中区各站点最大小时降雨量均超过50毫米,持续时间均在3天左右,造成城区内涝,部分居民家中进水,对城区居民生活造成不便。
为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温暖过冬、防止因灾致贫返贫,确保受灾群众人心安定、社会大局稳定,市中区区委、区政府对冬春救助工作高度重视,坚决压实责任,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工作措施,严格按照程序,扎实推动年度冬春救助工作取得实效。10月15日,市中区转发了市应急管理局《关于转发<关于扎实组织开展2024-2025年度全省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启动了本年度冬春救助程序。在先后经过受灾群众申请、村(社区)民主评议并公示、镇(街)审核、区审定等程序,确定了全区需冬春救助人员1025人,且全部申报程序都已通过《国家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系统》上报。申报人员确定后,市中区又组织专门人员按照超过申请救助人员30%的比例进行了核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下一步,市中区将根据省、市要求,继续对冬春救助申报人员的情况进行核实,并在救助资金发放后,进行实地核查,确保资金拨付到户,人民群众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