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起济宁,通江达海!济宁依托京杭大运河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做强现代港航物流产业

2024-10-17 16:56   大众新闻

  “出发!”10月15日下午5点,随着对讲机里传出的一声吆喝,一艘满载着2000多吨化肥的集装箱货船慢慢驶离龙拱港,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南驶去。“7天700公里直达上海,集装箱经转运后由江出海,最后运抵越南。”驾驶舱内,33岁的“船四代”段义宝盯着左上方的北斗导航画面,一手微调舵轮,一手拨动档柄,很快将航速提高到了8公里/小时。

  “我开的第一条船装载量只有800吨,当时主要运散货,条件很艰苦。”段义宝告诉记者,他从小跟随父亲在大运河中跑船,17岁时就能独自开船航行。从前跑船,记忆最深的是冬天装河沙,漫上船舷的河水没过膝盖,冰冷刺骨。大运河从济宁到长江要过13道船闸,每一道至少要等三四天,一个单趟全程跑下来最快也要半个月。况且跑了这趟愁下趟,经常因为找不到货源漂在江里过年过节,一年到头还跑不了10趟。

10月15日下午,大众日报记者王浩奇(右)、济宁日报记者张程顺(中)登上停靠在龙拱港的货船采访船员。

  改变,源于济宁在现代港航物流战略上的突破。

  众所周知,内河航运的成本是铁路的三分之一、公路的七分之一,而京杭运河济宁段主航道251公里,占京杭运河通航里程的25%。同时,瓦日铁路、新兖铁路在济宁与京杭运河交汇,向上联通晋陕蒙宁西北腹地,向下联通长江黄金水道及沿线省市,形成以济宁为轴心的“丰”字形物流大通道。

  济宁依靠区位优势聚力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突破现代港航物流战略,依托京杭大运河规划建设了“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目前通航里程1100公里、占全省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先后完成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段“三改二”、湖西航道下级湖段改造等工程。目前,京杭运河济宁城区以南167公里主航道全部达到二级标准,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实现了从济宁通江达海。

秋日的龙拱港,货船正在等待装运货物。

  深秋的午后,龙拱港上格外繁忙。一个个集装箱在无人集卡与岸桥的精密配合下,被稳稳装上船舶。记者下午2点登船采访,等到5点采访结束时,船身已在不知不觉中吃水3.6米,96标箱化肥刚好装完。段义宝说:“从前装满一船货需要七八个小时,现在只用三个多小时,省时又省心。”

  “我们将海港先进理念引入内河航运,在港机设备远控、港口无人驾驶、5G全场景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首创成果,建成国内首个内河全流程自动化集装箱港口。”济宁港航龙拱港有限公司调度指挥中心技术员蒋帅介绍,从堆场到岸边,几乎所有环节都靠TOS管理系统自动完成,装卸效率大幅提升。

  随着港口、航道的升级,段义宝和同伴将小船换成大船,并加入了济宁能源集团旗下的中交润杨(山东)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公司帮大家统一联系货源,让我们这些常年漂在运河上的船民有了归属感。”段义宝说,不仅如此,集装箱货船航行途中管护简单,并享受优先过闸政策,从济宁到上海只需要7天。

  充足的货源、密集的航次是保障船民们收入的关键。当前,济宁市着眼发展通江达海大物流,一体推进港口、物流、贸易融合发展。济宁港物贸网络已覆盖全国20个省份100多个城市,国际物流贸易拓展至荷兰、越南、泰国等10余个国家。去年底,随着济宁港航龙拱港海关监管场的运营,济宁及周边企业可以直接从“家门口”报关,让自家产品由“河转海”发往世界各地。

  “目前,济宁已累计开通内河集装箱航线26条,通达上海、长沙、武汉、重庆等50多个城市港口。”蒋帅介绍,“钟摆式”的物流体系带动龙拱港集装箱吞吐量不断攀升,起初一年2万标箱,今年前9个月已突破17万标箱。今年1—9月,济宁港货物吞吐量7417.2万吨、同比增长43.3%,集装箱吞吐量29.83万标箱、同比增长 105.7%。

  “航线联通世界,货源自然更广。”段义宝感慨,以前运输以内贸为主,如今外贸的船单越来越多,一年下来能跑20趟,收入也更加稳定了。夕阳西下,船行不止。憧憬着更好的将来,段义宝开足马力,货船在橘红色的运河上留下一道闪亮的航迹。

  (大众新闻记者 王浩奇 济宁日报记者 张程顺)

责编:魏静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