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更乐居!青岛城阳近三年回迁社区36个,2.5万户居民搬进新房

2024-11-28 07:12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青岛市城阳区近三年回迁社区36个,2.5万户居民搬进新房

  老房子焕新,安居更乐居

  11月18日,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高家社区安置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这个项目共建设32个楼座,2123套房,总建筑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目前,主体已全部完成建设,正在进行景观施工,计划年底完工。”青岛红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赵杰说。

  2022年,青岛市启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旧城旧村改造建设是重点任务之一。城阳区将保障群众回迁作为首要任务,攻坚行动启动当年,城阳区实施旧改项目67个,实现完工并回迁15个,8609户居民搬迁新居,回迁社区数量及居民户数位居青岛市第一。

  与高家社区相隔不远的宁家社区就是当年回迁的社区之一。“我们社区的老房子,最早的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晚的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房屋老旧。居住环境也不好,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下大雨还会出现灌水的情况。”宁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宁维厚说。

  2022年,23栋新楼座拔地而起,采用桂花系建筑风格,经典的三段式立面构图,楼顶采用复古的尖顶形式。5月,宁家社区启动回迁,808户居民搬进了新家。

  “社区采用人车分流形式,设计了运动广场、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我们也告别了煤炉子,用上了清洁取暖的方式。”宁家社区居民宁允学说。

  “房子好不好,设计很重要。”城阳区回迁安置区在建设前期规划阶段,聘请至少3家以上全国排名靠前、资质等级高的设计单位,分别出具方案进行评选竞标。

  “同时,我们还创新建立设计方案说明会和现场公示制度,将居民对安置房位置、户型设计的诉求,作为评选和规划重要依据,真正将选择权交给居民。”城阳区住房和城市建设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建军介绍。

城阳区东宅子头社区居民组团参观回迁社区的居住环境。

  10月18日,夏庄街道东宅子头社区抓阄分房,涉及居民921户。“我们基于居民原有房屋面积,充分征求居民对安置房户型、面积、结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科学设计了5种安置户型,力求每户都能挑选到称心如意的房子。”社区第一书记于凤英说。

  回迁房的建筑质量如何保障?“我们通过信用等级加分等措施,确保信誉好、实力强的央企国企作为施工总承包,选择有一定建筑经验的街道干部、社区党员、居民代表组成质量监督小组,对关键材料、设备全程跟踪监督。”城阳区住房和城市建设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处级领导干部杜秀东告诉记者,同时,创新施工工艺展示、设备材料封样、样板先行“三项”制度,把施工现场“曝光”给居民,做到“房子好不好,居民把关说了算”。

  坚持把验收权交给居民,创新实施“居民参与分户验收,质量监督小组全程参与”等形式,监督规范验收行为、提高工程验收质量,实现群众分户验收全覆盖。

  “安居”是基础,“乐居”是追求,上马街道朝阳社区是青岛市第一批享受直饮水入户的旧改社区。“管道直饮水就是方便。”社区居民牟仁英说,“之前喝纯净水需要自己在外面订,或者在家里安装家用净水器,搬水换芯都麻烦,现在有了直饮水管道,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纯净水。”

  朝阳社区通过安装直饮水设备,采用纳米级多重过滤系统、独立循环管网双重杀菌等高端标准,在社区内设置了独立的直饮水系统,让整个社区实现了直饮水入户。

  直饮水入户是城阳区完善回迁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的创新探索。为了让居民“乐居”,城阳区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的工作思路,力争安置房周边教育、医疗、商业、社区服务、居家养老等配套实现“同频共振”。

  针对安置房小区物业管理难题,城阳区创新引入商品房物业管理模式,实施“社区+物业公司”模式。坚持一手选聘一流的物业服务企业,一手发挥村民自治优势,大力提升安置房社区物业服务和管理水平,确保旧改安置小区更加宜居。

城阳区红岛街道宿流回迁安置区。

  三年攻坚行动以来,城阳区已回迁社区36个,建设安置房5万余套,涉及居民2.5万户。到2024年底,回迁社区预计达42个,平均每年回迁14个,共计10万名居民乔迁新居。

  (大众新闻记者 杨国胜 张忠德 通讯员 徐婷 孟燕妮)

责编:马婉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