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孔子带团“研学”,背后有一个“礼”
2024-11-30 08:05 央视新闻客户端
2500年前
孔子带着弟子进行了一次“研学”活动
这个故事经荀子的记录流传下来
到了明朝,画师妙笔还原了故事场景
一起认识孔子观欹(qī)器图
01
孔子“带团”参观
现场有一套绝佳“教具”
“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用这句话形容孔子和他的弟子
再合适不过
他们要么在课堂
要么在“研学”路上
有一次,孔子带着子路等几个弟子
参观鲁桓公庙
孔子观欹(qī)器图轴(局部),孔子(右三)与鲁桓公庙的守庙者(左一)交流。
庙里有一件盛水器歪斜放置
守庙者说这是“宥(yòu)坐之器”
也就是放在王公座位一侧的器物
相当于一个实物版的“座右铭”
用于提醒自己不能自满
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这个提醒是如何通过
一个“水桶”来实现的呢?
孔子随即组织弟子
上了一堂“物理实验课”
搞清了欹器的名堂
孔子观欹(qī)器图轴(局部),孔子让弟子给欹器注水,欹器呈现“虚则欹(歪斜)、中则正、满则覆”三种姿态(从右至左)。
在这幅图上
画师采用“直给”的方式
把欹(qī)器的三种姿态
从右至左同时展现
欹器空置或水很少时就向一侧倾斜
加一半水则会端端正正
而加满水就会翻倒
这便是“虚则欹(歪斜)、中则正、满则覆”
△孔子博物馆还原了“观器论道”现场。
孔子结合这个特点
阐释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
以及中正仁和、物极必反的道理
这便是孔子“观器论道”的故事
02
啥是“欹器”?
欹(qī)是倾斜、歪向一边的意思
欹器就是一种“立不稳”的盛水器
关于欹器的起源时间难以详考
根据文献记载
春秋时期就已出现
△孔子博物馆展示的“宥坐之器”,展示了“满则覆”。
孔子博物馆“3D复刻”了这种
实物版“座右铭”
让观众直观看到欹器的“水满则覆”
和它传达的儒家“中庸”思想
△文博日历丨它全世界仅有一件,用途成谜
此前《文博日历》介绍过一件鸭形玻璃器
有人推测它的用途或许也是
用于提醒人不要自满的“宥(yòu)坐之器”
03
后人的记录和作画
都是对孔子的尊敬之“礼”
战国的荀子记录“观器论道”的故事
明代人在画作上完成“情景再现”
都是后人对孔子智慧的崇敬
△孔子观欹(qī)器图轴的上半部分文字记述“观器论道”的故事。
儒家思想对中国有着影响深远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自然备受推崇
△孔子燕居像 孔子博物馆藏
人们绘出孔子的形象
精心制造供奉的礼器
礼敬先师
△文博日历丨孔子诞辰2575年 这套祭孔礼器的排面绝了!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皇帝给孔庙颁赐中和韶乐乐器
(中和韶乐是清代最高规制的乐曲)
符合儒家“大乐与天地同和”的礼乐思想
△八卦纹鎏金编钟,中和韶乐乐器中的一组。孔子博物馆藏
“何以中国”
我们在礼敬先贤汲取智慧的过程中
寻找答案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