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财经丨财政增量政策“威力几何”?券商解读:超预期

2024-10-14 21:58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综合报道

  10月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这场发布会无论从会议规格还是发布的政策内容而言,对市场来说都是一场“及时雨”。虽然该发布会是当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但券商们却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给出了自己团队的分析见解。

  万亿级化债“及时雨”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在本次财政部发布的增量政策中,最受市场关注的一条当属“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蓝佛安表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事关发展和安全、事关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化债压力,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蓝佛安强调,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

  无疑,财政部的这项政策发布会是对当前地方化债压力较大的一次“对症下药”。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分析道,从短期看,局部地区受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等影响,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较大,此次拟大规模增加的债务限额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还款压力,降低短期内财务风险,巩固基层“三保”。从中期看,地方政府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动能,将有更多资源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同时将提升地方企业投资政府项目信心,激发各类型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参与度。

  对此,华金证券估算,增加的置换债额度将在过去两年的力度和2015-2018年集中发行置换债的强度之间,从而预计新增额度在2.5万亿元每年左右,预计持续2到3年。该项政策将有助于增加地方政府进行存量低效债务重整化解的时间和空间,避免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阶段因加速化解而导致更大程度的基建投资增速下滑和投资相关产业链流动性风险。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债务置换减轻了地方政府化债的压力,地方政府能腾出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用于发展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债务置换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落实减税降费,部分地区“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将明显缓解乃至杜绝,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

  财政赤字是否突破红线?

  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往往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通过加大支出力度,扩大投资,助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自2008年以来我国一直采取积极财政政策,不过名义上赤字率绝大多数年份并未突破3%,3%也被视为财政纪律的警戒线。不过面对疫情冲击,叠加外部严峻形势,2020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名义上赤字率均突破3%。

  尤其是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并将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这使得今年赤字率从3%提高至3.8%,高于2020年(3.6%)和2021年(3.2%)。

  中央之所以罕见调整预算,提高赤字率,显然与疫情之后经济曲折式、波浪式复苏相关。在本次发布会上,财政部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这也令外界一度猜忌3%的财政赤字“红线”是否会被突破。

  “3%赤字率红线”很可能成为过去时,给了未来财政发力的想象空间。近年来除了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便中美贸易摩擦期间中国的目标赤字率也未曾突破过3%。”民生证券表示,发布会上不止一次提到“中央财政在举债和提升赤字方面是有较大空间的”,可见未来中央政府的加杠杆决心。而从财政部下一步工作的部署来看,“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激发消费潜能”排在了“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国内需求”之前,可见结构上未来的增量空间正在优化调整。

  罗志恒表示,鉴于当前经济形势恢复基础不牢和市场主体信心仍待提高,财政政策有必要以更大力度实施,2024年赤字率突破3%甚至达到4%是有必要的。

  国信证券也认为,预计明年财政赤字率或主动突破3%的红线,达到3.5%甚至更高。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明年财政扩张将保持一定的政策连续性,包括5000亿元新增国债安排使用以及提前下达的专项债额度都将有力支持一季度经济平稳增长。赤字率方面,预计2024年总体将在3.5%以上,对应4.5万亿元的政府一般债务规模。

  事实上,在今年四季度财政加码下,目前一些分析人士基于明年经济目标等测算,普遍预计2024年赤字率将突破3%。罗志恒认为,来源于欧盟的3%赤字率警戒线缺乏理论和科学依据,实践中欧美经济体早已放弃这一警戒线标准,赤字率经常突破3%。对中国来说,考虑到使用结转结余、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专项债后的实际赤字率已连续八年突破3%。而且严格财政纪律靠的是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和激励问责制度,而不是刻舟求剑式地谨守一个数据。

  政策方向“意料之中”

  具体政策“预期之外”

  记者注意到,本次发布会是继前期政策大力度出台后的又一次大范围、大力度地支持市场经济平稳发展的“放量”。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围绕着市场最关心的规模相关问题,财政部在多个回答中给出了“力度”的暗示。比如在词频上,有7次提到“较大”,4次提到“赤字”,4次提到举债。这从近年来财政部召开的发布会来看是非同寻常的。因此预计本轮的增量政策是一个近年来较大规模的计划,在节奏和规模上都不会“落后于曲线”。

  李超认为,一方面,指向本次财政加力的意图更多是抵补年内的预算缺口,而非大规模拉动增量总需求。另一方面,缺口大小也隐含了未来的财政增量政策规模预期。“根据我们估算,年内广义财政收支和预算的偏离度可能接近3万亿。”

  “结合去年的2.2万亿元和今年的1.2万亿元,‘力度最大’意味着年度规模或在3万亿元以上。”国信证券分析道,较大的增量政策规模,有助于解决隐债、银行资本金等问题,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本次会议提及的部分政策方向虽是‘意料之中’,但提及的多项具体政策内容和官方积极表态实属‘预期之外’。”银河证券认为,相关政策涉及的工具体量至少在5万亿元以上,包括新一轮化债、增发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弥补财政预算收支缺口,时间节点上关注10月底或11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

责编:宋 玉
审签:刘加增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