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游内山灯塔——青岛市市南区四普实地调查进行中
2024-11-09 09:34 海报新闻
青岛依海而建,因港而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航标文化成为青岛海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众特色鲜明的灯塔更是成为了青岛的代表性符号之一。11月7日下午,青岛市市南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实地普查组前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内山灯塔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游内山灯塔又名团岛灯塔,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团岛西南角。据1899年《胶澳租借地发展备忘录》记载,该灯塔塔身在1898年已砌筑一段。1900年11月,灯塔灯具及相关设施完成,12月1日投入使用。该建筑除作为灯塔外,亦用于记录进出船只数量以及气象、海流等状况供军方研究参照。
游内山灯塔历史照片(秦宝提供)
游内山灯塔总高15.4米,正门北向。为八角形砖石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内有螺旋式花岗岩石楼梯直通塔顶,三层为灯室,内为环周玻璃墙,外有铁制环形露天平台,中部有德国制造大型水晶石折光鼓型透镜,射程可达15海里。
游内山灯塔内安装气动警报器,在雾天每隔30秒发出警报3秒钟,以警示航船注意礁石的方位,确保进出港口的安全。这种声音航标也成为了很多老青岛人口中的“海牛”。
游内山灯塔今昔对比图(秦宝提供)
2006年5月25日,游内山灯塔作为青岛德国建筑群的重要建筑之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灯塔现由青岛航标处管理使用。
普查过程中,全国劳动模范王炳交向文物普查工作组一行介绍了自己与游内山灯塔48年来的点点滴滴。展厅内的每一个老物件,王炳交都如数家珍。灯塔上那面迎风飘扬的红旗,诠释着王炳交“退休不褪色”的文物守护者精神。
文物普查是国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确保国家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更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石。下一步,市南区将继续在上级文物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普查对象的数据采集、信息录入等工作,推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