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答海报新闻:合规将真正成为金融机构的基因

2024-08-21 19:08   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田柳 撒伟 北京报道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司司长王胜邦

  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监管、持续监管“五大监管”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对金融监管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金融监管部门的新使命。如何具体落实“五大监管”要求,从而加大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的全流程、全链条监测预警?

  在8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司司长王胜邦回答了海报新闻记者的提问。

海报新闻记者提问

  王胜邦表示,金融监管总局主责主业就是监管,认真落实“五大金融监管”理念的要求,突出强监管严监管导向,发挥金融监管总局系统“四级垂管”体系优势,总局、省局、分局和支局上下联动,整体发力,不断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突出一个“全”字,实现金融监管的全覆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坚持金融特许经营、持牌经营的原则,既要管“有照违章”行为,更要管“无照驾驶”。金融监管总局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强化信息的互联互通,完善非法金融活动的监测预警平台,提升对非法金融活动及主体的识别能力,实现动态监测,及时预警,关口前移,尽早处置。

  坚持风险为本,健全金融机构审慎监管框架。监管要在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框架下,进一步明确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边界,引导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去年金融监管总局先后发布了新一版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都是审慎监管的基础性制度。这两个办法的发布,将对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引导商业银行审慎经营、规范经营,增强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王胜邦还提到,8月2日,金融监管总局在官方网站正式发布了《保险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强调要按照穿透原则,识别保险投资的底层资产,按照风险实质确定分类,有序提升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金融监管总局在过去一段时间还持续修订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即“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的授信流程,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落实“四早”要求,提高风险预警的前瞻性。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完善了金融机构的风险评级体系,出台了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的监管评级办法,发挥监管评级在风险监管当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健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丰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构建监管大数据平台,运用智能分析工具提升穿透识别能力,增强风险识别的前瞻性,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此外,金融监管总局也正在研究起草金融机构早期干预工作规程,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干预制度,实现金融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监管效能。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加强金融监管总局全链条监管,实现行政许可、非现场监测、现场检查、监管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联动,整治市场乱象,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加强监管,从严惩治违法违规行为。

  8月16日,金融监管总局在官方网站公布了《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全面强化金融机构合规管理要求,明确合规管理责任,推动金融机构形成以上率下、全员参与的合规文化,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合规机制。“我想,假以时日,合规将真正成为金融机构的基因,铸牢我们金融稳定的微观基础。”王胜邦表示。

责编:姜雪颖
审签:魏 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