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扑面好“锋”景——崂山风景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催生品质“蝶变”

2024-10-15 13:01   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刘秋怡 通讯员 梁太宏 刘晓缝 青岛报道

  “十一”假期,崂山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为了让治理服务更加可感可触可及,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党委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牛鼻子”,以一揽子政策举措提协同融合之“效”、促改革创新之“变”、创治理效能之“优”。

  把握治与制——深化党建引领治理共同体模式

  崂山风景区规划范围内辖三个街道,109个村,其中售票口内和旅游专用路周边居住着13个村的1.1万余村民,旅游旺季游客村民交织流量大、道路通行慢、秩序管理难等问题尤为凸显。面对这些挑战,景区管理局党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汇聚区域资源,统筹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10余个单位党组织、街道党工委及70余个景区村党组织和党员力量,全面夯实基层治理组织支撑。假日期间,各成员单位党组织联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10余次,检查经营业户150余家,查处“黑车野导”“欺客宰客”等多起违法违规行为,保障辖区平稳有序。

  “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崂山风景区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如今已创造性提出“1355”景区治理共同体2.0版本,以党建引领优化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协商服务三项机制,完善景与政、警、城、街、商五方联动,落实旅游、交通和市场秩序治理、风险管控、品质提升五项任务,真正将“单兵作战”变为“攥指成拳”,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保障游客安心舒心。

  注重常与长——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成“日常”

  9月29日,崂山风景区召开“机关干部假期进一线”专题培训会,对票务政策、旅游服务等进行解读培训。这一做法实施已有几个年头,如今景区党员干部在岗位上过节早已成为常态。

  围着问题转、围着群众转。为全面掌握游客群众急难愁盼,广大党员干部下基层、守窗口、蹲点位,提出破解瓶颈难题的“金点子”400余条。目前,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已逐渐转化为长效机制,比如数字化技术应用实现预约购票、导游导览、道路交通等智慧服务贯穿全程;创新“首问负责”“五员一体”服务法,党员提前到岗、延时服务;创设“服务型执法”模式,实施旅游投诉首问负责、消费先行赔付机制;贯通“96616”“12345”和游客三方联动,24小时全天候在线受理咨询、投诉、求助,实现群众诉求快接快办、办成办好。

  如今,在景区景点,在路段卡口,在项目、防火、应急一线,到处都有景区党员的身影。设置10余处党群服务站和爱心服务点,集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分区划片设立30余个“党建责任区”,提出“有困难找党员”口号;打造32处党员示范岗、10余处先锋团队岗,组建10余支红色志愿服务队,做到“事情即办、困难即解……”在“崂山‘锋’景”党建品牌的辐射带动下,崂山风景区正不断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游客和群众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正不断转化为优质服务效能,被评为2024年山东省精品旅游促进会优秀党建品牌单位。

  耦合点与面——景村融合打造全域发展新范式

  “在家门口也能看上‘春晚’了,这日子过得越来越美了!”今年年初,崂山风景区联合街道举办“村晚”暨景村融合联欢会,200余名村民观看演出。自2016至今,景村融合联欢会连续举办,群众喜闻乐见。

  这是景区深入推进景村融合发展的一个侧影。为及时高效解决群众诉求,景区管理局党委创新“双报到”工作机制,21个党组织深挖资源优势,认领“微心愿”30个、对接共建项目19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解决问题36个,在靶向精准服务中为民谋利、为民解忧。突出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支撑,构建多网融合的立体化智慧交通监管体系,多部门一站式办公实现随时随地指挥、调度、核查,矛盾风险预警、交通指挥调度、问题闭环处置等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百姓的“钱袋子”鼓了,景区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后劲”才能更足。崂山风景区聚焦“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联合旅游集团党委和街道、村党组织,实施“企业+村庄”发展模式,整村开发打造“仙居崂山”民宿群,带动区内民宿业向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现已形成三大民宿集聚区,发展各类民宿400余家,景村共富经济规模持续壮大。另外,依托独特的山海资源禀赋,以“一颗樱桃”“一个文创产品”等为引子,完善多元一体的产品体系,现已培育全省景区化村庄13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村36个;景区每年还拿出5000万元用于村庄生态资源保护奖补,6万余名村民享受绿色低碳发展红利,生态颜值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产值。

  山海之畔,“锋”景如画。如今,崂山风景区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建共治共享发展理念;未来,将围绕抓基层、强体系、促治理绵绵用力,走出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基层治理崂山路径。

责编:刘秋怡
审签:苏昱如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