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筑牢健康网底

2024-10-24 17:24   海报新闻

  大众网记者 张钟雯 枣庄报道

  10月24日,市中区召开筑牢基层网底 助力健康市中—市中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新闻发布会,区卫健局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光明路街道、永安镇卫健办代表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向前汇报了2024年市中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工作开展情况。今年以来,市中区卫健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等重要指示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悉,市中区高度重视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大力推进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通过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该区基层医疗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基本标准达标率达到了100%,推荐标准达标率也高达36%。此外,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还有10家基层医疗机构按照省提升标准完成了提升,达标率达90%。老年友善环境整治率更是达到了100%,各项指标均超过市级下达的任务指标。为了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市中区人民医院与税郭镇中心卫生院签订了紧密型医共体合作协议。通过专家坐诊、教学查房、检查检验设备共享等方式,最优质的医疗资源被下沉到乡镇,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水平。同时,二级及以上医院支援人员在全区30家样板村卫生室设立了名医基层工作站并定期坐诊,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二级以上医院的诊疗服务。在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中,市中区投资130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了30家样板村卫生室,并对省、市级薄弱村卫生室进行了改造提升。目前,全区已经形成了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此外,市中区还强化了村卫生室中医药资源配置,以推进“中医阁”建设为抓手,让周边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在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市中区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提高乡村医生的收入水平、完善福利待遇体系等措施,确保了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全区114家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了“健康助诊一体机”,并建立了覆盖区、镇、村三级的远程心电平台,形成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精准救治的高效医疗模式。

  下一步,市中区卫健局将继续以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为抓手,着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通过把更多的注意力、精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好的人才、技术、管理、机制引向基层,持续筑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舒适、安全、便利的就医环境。

  随后,与会领导回答了记者提问。

  1、记者:市中区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村级医疗服务水平提升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

  市中区卫健局副局长龙伟:市中区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注重村卫生室建设“硬标准”和医疗服务“软实力”提升协同发力,采取人员培养、人工智能辅助、信息赋能的方式多方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强化乡村医生业务培训,组织21名城市医生每月定期开展村医课堂,目前已开展60期,培训乡村医生2478人次。全区集中开展乡村医生全覆盖培训4期,对全区全部在岗乡村医生进行了业务培训。推进中医适宜技术在村卫生室开展,组织区直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下沉村卫生室开展帮扶指导,不断提升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覆盖率。依托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通过现场学习交流,确保乡村医生掌握4类6项以上的中医适宜技术并规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2024年已组织10期共330人参加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村卫生室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健康助诊一体机助力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市中区114家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健康助诊一体机,可实现心电图、血氧、体温、尿常规、血糖等13项检测服务。依托市中区人民医院,建立了区级远程心电诊断平台,村卫生室为居民做完心电图后5分钟内即可收到区人民医院专家反馈的心电诊断结果,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是信息化平台赋能,推动乡村医疗服务不断升级。全区统一部署“智医助理”辅助诊疗系统,辅助基层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快速、准确地完成病历书写工作,降低基层医疗机构误诊漏诊风险,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救治病种数量。2024年截至目前,智医助理已辅助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完成病历近85.69万份,AI辅助达1090.59万次,病历规范率达到99.89%。居民通过“市中居民健康档案”公众号,绑定健康档案后可查询自己的居民健康档案和医疗服务数据,也能对自己的健康档案进行线上更新和维护。

  2、记者:光明路街道在落实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中是如何推进的,有哪些亮点做法?

  市中区光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张良:近年来,光明路街道坚持践行人民至上理念,聚焦群众看病就医需求,以全区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为契机,按照“345”工作路径,加快推进村卫生室提升建设,实现了“15分钟村级诊疗服务圈”。

  强化“三大保障”,谋划工作推进“线路图”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此次提升行动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建设任务,建立了协调沟通、集中攻坚、督导观摩等机制,强化资金保障、优化资金配置,将街道拟提升改造的7家村卫生室划分为3个片区,落实科级干部包片、管区包块、股室包村,实现了区、镇、村“三级联动”,推动村卫生室提升建设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抓好“四项提升”,按下提档升级“加速键”

  一是硬件设施化“有”为“优”。严格按照建设标准进行改扩建,逐步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目前5家样板村卫生室均达到创建标准并通过市级验收。二是中医服务化“少”为“多”。通过设置中医独立诊区、下派中医巡诊等方式,让群众享受优质便捷中医药健康服务,街道设置中医阁的村卫生室已达到41.2%。三是产权变更化“私”为“公”。通过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闲置房屋等方式,推动村卫生室逐步实现产权完全公有,街道82.4%村卫生室已实现产权完全公有。四是智慧赋能化“繁”为“简”。推广使用“智医助理”辅诊系统,提供辅助诊断、处方建议等诊疗服务,乡村医生病历规范率达到99.85%。

  突出“五个重点”,夯实民生服务“压舱石”

  一是突出“广”字,内培外引强化队伍建设。加大招引力度,2024年以来共招聘引进卫生人才17名。同时,我们鼓励在岗乡村医生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定期组织轮岗培训活动,助力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素质,目前全街道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占55.26%。二是突出“新”字,因地制宜塑造特色品牌。以枣庄市康复医院、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东郊医院两家专业医疗机构,打造“光明之星——康复星”服务站,探索形成“1266”康复服务体系,目前已为274名患者及家庭提供康复指导、辅助就业、情绪疏导等服务。三是突出“全”字,规范建设优化公卫服务。建立完善居民健康档案,落实“三高六病”患者全过程健康管理,目前,光明路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1.93%,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完成率84.48%;1-7岁儿童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5.82%。四是突出“合”字,共建联动提升医疗质量。依托枣庄市立医院、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等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通过搭建远程诊疗平台、名医基层工作站、坐诊带教等方式,开展薄弱村卫生室对口帮扶。五是突出“严”字,规范考核倒逼标准提升。街道对17家村卫生室全面开展6S管理和绩效评价管理,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更便捷、技术更规范、诊疗更安全。

  3、记者:自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永安镇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中区永安镇副镇长 杨琪钊:近年来,永安镇在落实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中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打通基层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落实“一个核心”,绘制发展“蓝图”

  永安镇党委、政府将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确保提升行动有序推进。投资196.65万元支持村卫生室新建、改建工程,满足了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的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医疗环境。

  实现“两个转变”,激活发展“新动能”

  一是基础设施转变。高标准完成了5个样板村卫生室的提档升级,共建设功能室55个,改建、扩建房屋面积1034平方米,同时,推进产权公有化,以尽早实现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公有化率达到100%。二是服务模式转变。通过引入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健康需求。在提升村卫生室服务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开展健康讲座、义诊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群众普及了健康知识,传授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科学方法。

  聚焦“三个提升”,打造服务“升级版”

  一是硬件设施提升。投资更新、维护医疗设备,改善卫生室的基础设施。通过心电一张网的建设,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使得乡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心电检查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率。二是服务水平提升。建立对口帮扶机制,通过组织优秀医疗机构和医疗专家对薄弱村进行帮扶,有效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医院分别对聂庄村、天桥村、蔡庄村、刘屯村、西山阴村卫生室进行“一对一”帮扶,同时上级帮扶专家还积极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三是人才队伍提升。通过招聘大学生村医,服务乡村群众,为乡村医疗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此外,通过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村医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促进了他们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村医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确保了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下一步,永安镇将继续巩固和扩大“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的成果,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就近就医的实际需求,确保群众能够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4、记者:下一步市中区在持续推进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上有哪些计划?

  市中区卫健局副局长龙伟: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市中区将严格按照全市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工作任务,深入实施“五大工程”,有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健全完善,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实施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一是突出样板引领。以建设完成的30家样板村卫生室为示范,全面推进村卫生室“五有三提升”,进一步优化全区村卫生室资源布局、强化基层网底。二是扩容中医服务。继续加强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和中医药人员配备、技术服务提供和诊疗设备配置,不断提升村卫生室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三是推进产权公有。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级闲置废弃的房屋土地盘活、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帮扶援建等方式,2025年底前全区村卫生室房屋全部实现产权公有。

  实施村卫生室人才队伍提升工程。一是完善村卫生室人员配备。加强村卫生室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常住人口1‰—1.5‰的比例配备配齐乡村医生。二是拓宽人才招引渠道。全面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同时利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编招聘一批医学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以及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三是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依托城市医生到基层、对口支援、“万名医护进乡村”等下沉专家和带教团队,开展乡村医生综合能力全覆盖培训,不断提升乡村医生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实施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村卫生室便利化、适老化改造,探索增设特色诊疗项目,鼓励开展心电图检查、胎心监护、康复理疗、居家养老等服务,持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全面实施医防融合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实现“三高六病”患者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优化整合村卫生室信息系统,实现系统操作简单化、数据填报便捷化、信息共享实时化。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协同等多种模式强化对口支援,提升村卫生室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实施村卫生室规范管理提升工程。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的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绩效评价实行“六 统一”管理,每季度对卫生室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落实、群众满意度等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测评,结果在村(居)民委员会公示,并作为补助资金发放的重要依据。规范乡村医生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程等技术规范,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实施村卫生室运行保障提升工程。一是加大投入保障力度。严格执行预算经费管理制度,确保乡村医生岗位补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药物制度补助、村卫生室运行补助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二是落实乡村医生职业保障。关爱乡村医疗卫生人员,营造良好职业发展环境。探索乡村医生按照有关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三是优化医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及推拿、针灸、艾灸等诊疗服务项目纳入村卫生室医保支付范围。按规定开展的心电图等一般检查服务项目,卫生室可参照一级公立医疗机构收费,符合条件的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责编:李婷婷
审签:李 雪

热点新闻